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2月,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传出计划大幅裁员消息,其中客服部门裁员比例高达95%。AI客服因其低成本优势逐渐取代人工客服,例如某电商老板通过接入AI客服,将客服团队从36人缩减至9人,每年节省百万元人力成本。AI客服虽能24小时工作且功能多样,但其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机械生硬及隐私泄露等问题引发担忧。例如,消费者齐茜多次尝试联系AI客服未果,最终耗费20多分钟才转接人工客服解决问题。AI客服市场快速扩张,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规模达39.4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90.7亿元。尽管如此,人工客服的情感关怀仍是AI难以替代的优势。随着AI替代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企业需思考如何平衡效率与人性光辉。
原文链接
3月17日,钉钉正式推出AI客服助理功能,支持自动接入企业官网和公众号,为消费者及客户提供服务。目前已有超700家企业接入该功能,包括云深处科技、Rokid等。钉钉AI客服助理具备多轮对话理解能力,能解答复杂问题如产品参数对比,并通过知识库与大模型结合生成准确回复。企业可利用过往沉淀的钉钉资料进行AI训练,无需重新搭建知识体系,且支持二次开发。此外,该功能部署便捷,可在钉钉内完成全流程操作,同时开放至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平台,助力企业高效对接客户,实现内外部协作。
原文链接
近日,多家企业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启用AI客服,却因功能不完善引发消费者不满。据IT之家3月14日报道,不少用户反映AI客服存在“已读乱回”、无法精准解答等问题,尤其在转接人工服务时遭遇困难。以快递行业为例,有济南市民称,在联系快递公司客服时,AI客服无法提供满意答复,多次尝试转接人工均未成功。经媒体测试发现,包括快递、旅游、支付等行业在内的十余家知名企业,普遍存在转接人工耗时长、流程复杂的情况,部分企业需耗时3分钟以上才能顺利转接。对此,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指出,商家使用AI客服虽不违法,但若借此阻碍消费者行使法定权益,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原文链接
当代人常需与客服打交道。无论是外卖迟到撒漏,还是信用卡客服反复推销,都令人头疼。现在多数平台用AI客服,但它们往往机械回复,让人失望。转人工客服更是麻烦,按键、排队,耗时费力。
春节期间,AI客服忙于线上工作,它们高效但缺乏人性。智能客服市场从2016年的4.9亿元增至2023年的86.9亿元,增长...
原文链接
2024年,AI在快递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从客服、营销到助手,大模型已覆盖多项业务。AI客服处理90%的客诉问题,一次性解决率达99.4%。AI助手在揽件、查询等方面提升效率,如顺丰的AI助手能快速查询国际寄送规则。尽管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揽收和派送,但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例如,AI辅助下的快递100单量从每日30万增至50万,未来有望突破100万。大模型在快递行业的应用仍面临数据获取和业务流程适配的挑战,但其潜力巨大,有望实现供应链优化。
原文链接
近日,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的沙发出现污渍问题,寻求AI客服帮助时遭遇“打太极”:答非所问、已读乱回,引发网友共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真实、明确回答消费者关于商品质量的问题。AI客服虽能高效处理简单问题,但在个性化需求和情感交流上表现不佳,且转接人工客服困难重重。这导致了无效沟通,影响了服务质量。AI客服作为新技术应用,虽降低了企业成本,但也需克服其局限性,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原文链接
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规模已达39.4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9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6%。面对客户服务挑战,企业正通过AI驱动的客服软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AI在多个行业中发挥作用,如零售、电信、金融和医疗,帮助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例如,泰国7-Eleven的对话式AI聊天机器人每日处理超过25万次通话,准确率达97%,客服团队工作量减少60%。金融机构利用AI虚拟助手提升客户体验,识别欺诈行为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7分钟。医疗行业通过AI助手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提高服务质量。NVIDIA提供的AI工具和技术,帮助企业开发和部署高效的客服AI系统。这些解决方案正推动各行业升级客户服务体验。
原文链接
电商对话式AI迎来增长热潮。AI助手通过语音对话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处理与理解服务,尤其在论文阅读、长文理解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Google的AI笔记应用NotebookLM新功能Audio Overviews,将文本内容转换为AI驱动的对话形式,提升用户体验。同时,AI客服领域也持续发展,多款产品完成融资并实现快速增长,阿里巴巴领投了一家估值达1亿美元的对话式AI公司,其去年收入增长5倍,预计今年还将翻番。这类AI产品在电商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客户服务,提高销售效率,还能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建议,助力电商品牌在各个消息平台上的销售与服务。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推动,对话式AI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原文链接
电商618期间,消费者陈杰遭遇AI客服困境,退货申请7天临近仍无人上门取货。客服回复僵化,看似无所不能的AI在消费者眼中却“一无是处”。AI主播虽有明星效应但表现尚不成熟,引发观众冷淡。AI电话营销过度推销引反感。AI客服虽初期表现良好,但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衔接人工。商家选择AI客服应对3分钟回复率考核,以应对订单高峰和降低成本。然而,如何在消费者需要人工时顺利交接成为关键。部分商家隐藏人工客服,消费者维权手段如“恐吓”AI才得以转接到人工。文章揭示了AI技术与人性化服务之间的落差与挑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