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443)
7月18日,Meta首席全球事务官乔尔·卡普兰在领英发文表示,Meta将拒绝签署欧盟最新发布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批评其措施‘过度干预’且超出《人工智能法案》范畴,带来法律不确定性。卡普兰指出,包括博世、西门子、SAP、空客等44家欧洲企业此前联名呼吁停止实施该准则,认为其可能阻碍欧洲前沿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与部署,并对相关企业的业务造成限制。Meta对此表示认同,担忧此举将抑制创新并削弱欧洲在全球AI领域的竞争力。
原文链接
7月16日,外媒爆料OpenAI核心研究员Jason Wei和研究科学家Hyung Won Chung即将离职并加盟Meta。Jason Wei是强化学习领军人物,提出“思维链”提示法及“涌现能力”理论,深度参与o1、Deep Research等关键项目。Hyung Won Chung则是Agent计划核心人物,领导了Codex mini模型训练,并在推理与智能体领域贡献突出。两人的离开被视为对OpenAI的重大打击,尤其在规模化研究和Agent开发方面影响深远。Meta此次挖角被指获取了OpenAI真正的核心成员,可能改变AI领域竞争格局。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展开‘炉边对话’。黄仁勋身穿标志性黑色皮衣,回顾了人工智能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并预测下一波发展将聚焦‘物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领域。他高度评价中国在开源工程领域的布局,认为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贡献显著。他还指出,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将带来最深远影响,如生物学研究与药物设计。对话中,黄仁勋强调算力的重要性,未来十年硅基技术仍将是核心,但将向多芯片协同方向演进。最后,他对年轻一代表达羡慕,认为‘人工智能原住民’将与AI共生,获得更多赋能。
原文链接
7月16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OpenAI正为ChatGPT开发新的AI代理功能。这一功能将允许用户在ChatGPT中直接创建和编辑与Excel和PowerPoint兼容的电子表格及演示文稿,无需依赖微软原生应用程序。此功能可能减少用户对微软等生产力工具的依赖,标志着AI助手向全功能工作平台的重要转变。这一进展或将改变办公场景中的工具使用格局。(The Information)
原文链接
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中国开发者和创业者正快速推动AI创新,目前已有100万名开发者参与其中。他提到,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企业开发的产品达到世界级水平,不仅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全球AI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再次凸显了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6日,中信证券发布消费电子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报告。报告指出,端侧AI多终端落地及逐步下沉将推动行业成长,建议关注三大投资机会:AI手机硬件升级与加速渗透、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创新、光学行业升规升配重启。这些趋势或将重构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边界,引领部分环节渐进式升级。
原文链接
7月15日,月之暗面回应Kimi K2模型API速度慢问题,称主要原因是访问量大和模型体积大,目前正全力优化推理效率并增加硬件资源,预计几天内速度将明显提升。Kimi K2模型于7月11日正式发布,支持最长128K上下文,具备更强通用性与工具调用能力,API服务已全面上线。计费方案为每百万输入tokens 4元、每百万输出tokens 16元。此外,Kimi K2完全开源,用户可通过其他供应商接入或自行部署。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中国贸促会宣布两大重磅消息:H20芯片获美国出口许可即将发货中国,并将推出新显卡RTXProGPU。此消息引发A股和港股市场AI相关概念股集体暴涨,新易盛、中际旭创等龙头股涨幅显著,阿里巴巴港股涨超6.7%。H20复供缓解了国内算力短缺问题,利好服务器制造、云计算及供应链企业,同时为中美科技贸易释放积极信号。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华,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尽管短期利好显著,但国产芯片仍需加速技术生态建设,以实现长期竞争力。
原文链接
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中央企业新材料领域人才特训班开班。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在开班式上强调,要抢占未来科技与经济制高点,强化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支撑作用。他提出全面加强新材料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提升其前瞻规划、原始创新、跨领域协同及工程化应用能力,并特别指出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研发,推动产业发展。这一举措为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
原文链接
7月14日,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布全球首个《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该标准由蚂蚁集团、清华大学、中国电信牵头,联合普华永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20余家机构共同编制。标准针对智能体跨越“语言墙”带来的行为风险,首次构建全链路风险分析框架,涵盖输入输出、大模型、RAG、记忆和工具五大关键链路,并创新提出模型检测、网络通信分析等测试方法,填补了智能体安全测试技术空白。目前,部分标准已在金融、医疗领域落地应用。此前,WDTA已发布3项AI相关安全标准,参与单位包括OpenAI、谷歌、微软等数十家机构。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18 21:46:36
-
2025-07-18 21:46:03
-
2025-07-18 2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