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这届毕业生,快被AI检测逼疯了
“天临七年”,毕业论文新增一道关卡——AIGC检测。为防止学术不端,许多高校将其作为论文审核的重要指标。一名刚结束答辩的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为了从61.7%降到0%,经历了多次“检测—修改—再检测—再改”的循环。令人崩溃的是,有些内容明明是亲手敲下,却被...
原文链接
标题:《自然》调查:揭秘论文工厂的幕后交易
在“以发表论英雄”的学术评价体系下,论文工厂兜售作者署名位的商业模式逐渐兴起。通过对论文买家、学术侦探及匿名论文工厂经营者的深度访谈,《自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
今年3月,沙特阿拉伯某大学助理教授Omar在Facebook群组中发布消息,寻...
原文链接
近日,美国东北大学一名教授因在课堂上过度依赖AI备课和答疑被学生曝光,讲义与ChatGPT答案高度相似,而该教授却禁止学生用AI写作业,引发争议。事件凸显教育领域AI使用的规范缺失。类似情况不止于此,越来越多教师借助AI优化教学,但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不满。此外,高校招生环节也开始引入AI,如分析推荐信、面试评估等,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带来偏见和公平性问题。专家指出,师生普遍对AI抱有矛盾心理,既想用又怕被误解。尽管AI能提升效率,但真实教学体验仍是留学生的期待。
原文链接
2025届高校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广泛使用AI工具,引发高校关注。复旦大学规定论文关键环节不得使用AI,但许多学生仍利用AI生成文献综述、研究框架等。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已开始检测毕业论文中的AI生成比例,设定20%-40%的上限。AI工具虽提升效率,但也带来学生能力退化担忧。专家建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而非单纯限制其使用。AI率检测技术尚不完善,师生间围绕AI使用的博弈持续升级。部分高校尝试在课程设计中引入AI辅助学习,但仍需探索更系统的应对机制。
原文链接
标题:毕业季的烦恼:论文被误判为AI生成怎么办?
每年毕业季,查重问题总能掀起一波热议。今年新增的AIGC查重更是让准毕业生们叫苦不迭。
什么是AIGC查重?简单说,它通过AI技术判断论文是否由机器生成。目前已有高校将其纳入毕业论文审查,但这一要求让不少学生感到焦虑。
与传统查重不同,AIGC查重仅...
原文链接
最新研究分析了100万条学生与AI工具Claude的对话记录,揭示AI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数据显示,理工科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是Claude的主要用户,占比高达36.8%。学生与AI交互主要有四种模式:直接解决问题、生成内容、协作解决问题及协作生成内容,各占对话总数的23%-29%。AI帮助学生完成高阶认知任务,如创造和分析,但也有部分行为引发学术诚信担忧,例如直接获取答案或改写文本以规避抄袭检测。研究强调需平衡AI辅助学习与学生自主能力发展,同时呼吁针对不同学科制定相应教育策略。
原文链接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去年因学生在学术写作中不当使用AI开除了10名学生。该校并未全面禁止AI工具,但部分学生未能正确使用。例如,有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未披露AI参与。类似问题也发生在维尔纽斯科技大学,有学生因学术不诚信被判定不及格。学生主要利用AI进行论文写作和参考文献查找,但这种做法削弱了对学生个人思考和批判性推理的评估。学生会代表认为,生成式AI存在错误且难以精准引用,可能导致知识断层。目前,各高校面临追踪AI使用情况的困难,现有抄袭检测工具效果不佳,主要依赖资深教师的专业判断发现问题。
原文链接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建议国家出台高校人工智能工具规范使用指南,明确AI使用的合理边界。他建议学生手册应强调严禁AI代写作业论文,教师手册则鼓励AI辅助教学设计。此外,还应开发案例教材,将AI伦理纳入学术诚信必修课,并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专项课程。此前,复旦大学已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多项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
原文链接
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启事,强调本社期刊不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参与投稿署名。AI工具仅限于语言润色、文献检索、数据整理等辅助环节。投稿需出具书面说明及作者承诺书,明确AI工具的使用情况。若存在隐瞒或不当使用,将面临退稿、撤稿等处罚。同时,将增设‘人工智能与史学发展’专栏,探索AI对史学研究的影响。此规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原文链接
研究显示,2025年英国92%的本科生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AI完成作业,较2024年的66%显著增加。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被广泛用于解释概念、总结文章及提出研究创意。尽管51%的学生认为AI能节省时间,50%认为能提升作业质量,但仍有18%的学生直接引用AI生成的文本。担忧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风险及获取错误结果上。性别和经济背景影响使用率,STEM专业学生使用比例较高。尽管80%的学生认为学校政策明确,仅36%接受了AI技能培训。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