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初,OpenAI与生物技术公司Retro Bio合作开发的GPT-4b micro模型在蛋白质工程领域取得突破。该模型成功改进诺贝尔奖获奖蛋白山中伸弥因子的变体,将干细胞重编程标志物表达量提升50倍,并增强DNA损伤修复能力。研究已在多种供体、细胞类型和递送方法中验证,确认衍生iPSC系的多能性与基因组稳定性。GPT-4b micro通过扩展上下文长度与丰富数据训练,在设计不稳定的山中伸弥因子时表现出色,生成序列命中率超30%,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此外,优化后的变体在减少DNA损伤方面优于原始蛋白,为再生医学提供新方向。网友对此评价两极,但普遍认为这是AI助力生命科学的重要进展。未来一年或有更多成果发布。
原文链接
蛋白质基座的GPT时代来了?!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周浩副教授课题组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了AMix-1,首次以系统化方法论构建蛋白质基座模型。这一方法结合了Scaling Law、Emergent Ability、In-Context Learning和Test-time Sca...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诺奖得主David Baker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展示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出高特异性结合pMHC的“人工TCR”,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突破。团队利用AI蛋白质模型RFdiffusion和ProteinMPNN,在11种肽-MHC靶标上测试,超70%成功激活免疫细胞。其中,针对肿瘤抗原PRAME的设计实现了选择性杀伤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这一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可在实验室前生成数千种潜在粘合剂,适应广泛疾病标志物。论文一作刘炳旭博士表示将成立新公司推动商业化,华盛顿大学已申请临时专利。David Baker此前孵化的23家生物科技公司累计融资超15亿美元,预示着AI正引领抗癌治疗进入高效、低成本、个性化新纪元。
原文链接
不用抗生素也能抗菌!AI设计新型蛋白质抵御细菌耐药性|Nature子刊
借助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蛋白质,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等抗生素耐药菌的生长。这些蛋白质通过阻断细菌获取铁的能力,为解决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
原文链接
AlphaFold斩获诺奖背后:2亿蛋白质结构免费开放,亚太用户破百万
近日,Google DeepMind的产品经理Dhavi Patel在媒体分享会上展示了AlphaFold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AlphaFold在全球190多个国家拥有超250万用户,其中亚太地区用户突破1...
原文链接
标题:生物学正经历一场AI革命
在华盛顿大学实验室中,人工设计的荧光素酶透过小鼠深层组织发出强穿透力的生物荧光;多伦多超级计算机里的算法解析单个细胞基因表达密码;伦敦DeepMind总部的AlphaFold模型以空前精度解构蛋白质三维结构。2024年,AI因在生物学领域的突破获诺贝尔化学奖,Da...
原文链接
3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洪亮团队发布大模型Venus,可实现蛋白质功能的“定向进化”。该模型融合AI技术,构建了全球最大蛋白质数据集,能高效预测和设计蛋白质功能,将传统试错法转变为精准设计。用户只需提供目标蛋白质序列,Venus即可快速生成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选出最佳方案。目前,基于Venus设计的多款蛋白质已投入产业化应用,有望推动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诊断进展。
原文链接
微软研究院于2月20日发布AI模型BioEmu-1,能预测蛋白质随时间的运动和形状变化,弥补了仅预测静态结构的不足。不同于AlphaFold专注于静态结构,BioEmu-1模拟动态转换,生成多个可能的蛋白质构象,加速药物研发。该模型利用生成式深度学习,结合多种数据集进行训练,每小时可生成数千个蛋白质结构样本,显著提升研究效率并降低成本。
原文链接
AI蛋白质设计前沿教程:AAAI'25三大机构携手4小时全面剖析
精准预测和设计蛋白质的序列、结构及模拟其动态变化,一直是科学界的挑战。在即将举行的AAAI 2025会议上,加拿大Mila研究所、美国东北大学和MIT的学者将组织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在蛋白质设计中的应用”的教程。
AI与生命科学的深度...
原文链接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利用AI和大数据,筛选出11种血浆蛋白质,能预测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上百种疾病的风险,甚至可提前十余年预警。该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蛋白质变化,成本低且操作简便,未来有望在常规体检中应用。此外,浙江杭州的良渚实验室研究员沈宁团队利用AI算法设计出治疗儿童早衰症的新药,并在实验中取得显著疗效。AI加持下,药物研发周期从15-20年缩短至3-5年。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