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AI外呼机器人滥用乱象,尽管监管部门关停涉事企业和清理违法信息,但该灰色产业链仍隐秘运作。记者通过电商平台和法律专家了解到,AI外呼机器人日均拨打量可达人工百倍,成本仅为人工的1/5。商家声称系统可通过话术优化和号码轮换规避监管,并提供“C端客源拓展”服务,调取快手电商平台用户信息,超1亿用户面临信息泄露风险。AI外呼机器人通过技术迭代实现高仿真语音、规避监管和话术优化,金融、房产、教育等行业成重灾区。2024年AI骚扰电话投诉量同比增长230%,仍有2.1亿次成功呼入。深圳法律界人士指出需从技术防控和法律严惩两方面治理,建议将AI外呼纳入监管范围,明确用户“明示同意”原则,并细化骚扰电话判定标准。工信部强调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必须严惩。
原文链接
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起利用AI机器人进行骚扰电话营销的黑产事件。北京居民王女士多次在深夜被AI机器人推销英语辅导课程的电话惊扰,发现这些来电并非真人,而是不知疲倦的AI机器人。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的AI机器人声音几乎可以乱真,让人难以分辨。AI电销产业链分工明确:虚拟运营商提供未实名认证的手机号作为“隐身衣”,AI公司如智优擎则提供外呼机器人,每日可拨打10万通电话,通过关键词触发话术库模拟真人对话。这类机器人成本低廉,一台年费仅需一万元,工作效率却是人工客服的数十倍。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借此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却严重干扰公众生活。智优擎公司负责人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AI机器人话术精确匹配消费者反馈,精准推送对应内容。目前,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参保人数仅两人,却已服务多家企业。随着黑产被曝光,公众期待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原文链接
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AI机器人被用于拨打骚扰电话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连夜部署查处,针对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骚扰电话及虚拟运营商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组织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通信管理局对相关主体展开调查,并责令基础电信运营商关停涉事线路,核查个人数据信息,清理违法智能外呼软件销售推广信息。工信部强调将持续强化对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和呼叫中心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规行为,配合打击网络黑灰产犯罪,维护信息安全环境。调查显示,AI外呼机器人因不知疲倦、仿真度高等特点成为行业主流工具,但其滥用已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未经消费者同意的营销电话均属违规。
原文链接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AI外呼机器人成为骚扰电话帮凶的问题,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点名。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秀芳,主要业务涉及互联网销售、设计服务等,由田航和刘文涛共同持股。根据天眼查数据,其2023年的参保人数仅为2人。尽管规模较小,但该公司已备案多个网站,并通过其产品服务于超过3万家项目,涵盖上百个行业。此次曝光引发广泛关注,公众对AI技术被不当利用表示担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