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AI打假AI,拿下SOTA丨厦大&腾讯优图
正文:
AI生成图像越来越逼真,能否用AI检测“魔法打败魔法”?厦门大学与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提出创新方法“AIGI-Holmes”,通过“大模型+视觉专家”协同架构,让AI学会检测并描述图像问题。
核心创新点:
1. 双视觉编码器架构...
原文链接
近日,一张疑似1930年前苏联“Tarantaika”或“Boneshaker”老式汽车的照片在网络广泛传播,因其造型酷似特斯拉Cybertruck引发关注。经Snopes等权威机构证实,该照片实为AI生成的虚构图像,并非真实历史遗迹。该图最初由用户“Joshohoho”于2024年6月24日在Midjourney相关群组发布,标题为“特斯拉Cybertruck边境版”,后改名为“特斯拉Cybertruck:俄勒冈小道版本”。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误传,该图曾在2024年10月被当作“1875年修复的马车”传播。搜索引擎查询显示,“Tarantaika”和“Boneshaker”并无相关历史车辆记录,后者仅与19世纪法国的一种古老自行车有关。此事件提醒公众,在AI生成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需提高信息辨别能力,谨慎对待网络热图的真实性。
原文链接
标题:全网最火的提示词,让AI学会“拍废片”
正文:
27岁,没拼爹妈、没靠关系,靠自己搞定了人生第一张和世界首富的合照。这不是偶遇马斯克和黄仁勋,而是借助GPT-4o生成的。在这个“万物皆可生成”的时代,“合照”的门槛已不再是物理距离,而可能是一段能骗过眼睛的Prompt。
你或许已在社交...
原文链接
近期,AI生成图片的逼真程度令人难以分辨,连专业检测工具都频频失灵。例如,GPT-4o升级后,其文生图能力大幅提升,生成的图片宛如随手拍摄,毫无违和感。尽管OpenAI官网透露部分技术细节,但具体实现方式仍属商业机密。目前,多数AI检测工具仍依赖老旧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与快速迭代的生图技术差距明显。此外,检测工具的表现也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误判。对此,C2PA组织提倡制定标准验证AI内容来源,多家公司计划为AI生成内容添加水印。我国已出台政策,要求自2025年9月起所有AI生成内容需标注标识。虽然AI生图技术令人惊叹,但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何有效区分AI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16日消息,OpenAI在X平台宣布推出ChatGPT的Image Library图库功能。该功能旨在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和浏览由AI生成的图像,提升用户体验。这是ChatGPT在功能拓展上的又一新尝试,体现了其在多模态应用领域的持续探索。
原文链接
湖北武汉首例“AI 生成图被侵权”著作权纠纷案一审宣判。去年5月,王某用AI软件生成图片并发布,次月该图片出现在某科技公司广告中。王某起诉该公司侵权,法院认定图片受著作权法保护。一审判决科技公司赔偿王某4000元。法官表示需评估输入关键词及创作过程的独创性。目前,国内法律对AI创作作品的保护尚无明确说法,呼吁加快AI版权立法。
原文链接
小红书等平台让AI图像检测更难!数据集均通过人类感知“图灵测试”。
AI生成内容已深入生活各方面,但如何精准识别AI生成图像成难题。小红书生态算法团队、中科大、上海交大提出全人工标注Chameleon基准和领先AIDE检测方法,准确率分别提升3.5%和4.6%。
团队提出新的训练-测试设定,解决现有评估基准简单及训练数据局限问题。Chameleon数据集高度逼真,通过人类感知“图灵测试”。数据集包含多样化类别和高分辨率图像,模拟真实场景。
团队构建Chameleon数据集,从多渠道收集高逼真度图像,进行多维度清洗,确保高质量。数据集经过严格人工标注,确保准确性。
AIDE模型通过融合低级像素统计和高级语义特征,全面捕捉图像特征,实现精准检测。实验表明,AIDE在现有基准上性能提升,但在Chameleon基准上仍有挑战。
原文链接
2月7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决了武汉首例AI图片创作者维权案,认可创作者享有著作权。原告王某于2024年5月17日在小红书发布了一张使用AI软件创作的图片,获得了大量点赞和收藏。6月20日,王某发现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抖音账号上使用了该图片进行广告宣传。王某随后提起诉讼,并于5月26日对该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其个性化表达和智力劳动,图片受著作权法保护。最终,法院判决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赔偿王某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4000元。此判决为AIGC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文链接
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网络上流传“小男孩被埋图”,并关联日喀则地震,引发广泛关注。经查,这些图片由AI生成,原作者曾于2024年11月18日发布过类似视频,声明为AI生成。青海某网民将这些图片与地震信息拼凑,误导公众,已被警方拘留。专家指出,平台需加强审核机制,以识别AI生成的虚假信息。提醒网友在转发前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原文链接
2024年11月,一款名为Recraft AI的应用爆火,尤其以其内置的“Hard Flash”模式生成的胶片感图片受到广泛关注。该模式能模拟胶片摄影效果,生成的图片主体突出,色彩浓郁,对比度高。Recraft AI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英国,由前谷歌和微软工程师创办。该应用不仅在小红书和抖音等...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