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生成图片的逼真程度令人难以分辨,连专业检测工具都频频失灵。例如,GPT-4o升级后,其文生图能力大幅提升,生成的图片宛如随手拍摄,毫无违和感。尽管OpenAI官网透露部分技术细节,但具体实现方式仍属商业机密。目前,多数AI检测工具仍依赖老旧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与快速迭代的生图技术差距明显。此外,检测工具的表现也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误判。对此,C2PA组织提倡制定标准验证AI内容来源,多家公司计划为AI生成内容添加水印。我国已出台政策,要求自2025年9月起所有AI生成内容需标注标识。虽然AI生图技术令人惊叹,但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何有效区分AI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7556.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万字长文,聊聊下一代AI Agent的新范式
2025-03-25 19:12:25
不是我说 你可能真分不清楚AI图
2025-04-22 08:11:12
经济日报:“人工智能+音乐”奏响新乐章
2024-05-25 06:21:23
450 文章
6318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22:09:17
-
2025-07-20 21:10:03
-
2025-07-20 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