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6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7年,重庆力争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收达70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1000家,其中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500家。计划夯实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及车路云一体化等5大支撑体系,构建“1000+500+5”产业链格局,推动整零协同与自主创新,全面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助力重庆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中国贸促会宣布两大重磅消息:H20芯片获美国出口许可即将发货中国,并将推出新显卡RTXProGPU。此消息引发A股和港股市场AI相关概念股集体暴涨,新易盛、中际旭创等龙头股涨幅显著,阿里巴巴港股涨超6.7%。H20复供缓解了国内算力短缺问题,利好服务器制造、云计算及供应链企业,同时为中美科技贸易释放积极信号。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华,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尽管短期利好显著,但国产芯片仍需加速技术生态建设,以实现长期竞争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4日,多家AI产业链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生益电子Q2归母净利润达3.3亿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与AI服务器需求增长。新易盛、澜起科技、华勤技术Q2净利润分别达23.77亿元、6.25亿元、10.43亿元,均创新高,受益于AI算力投资增加和产品升级。鹏鼎控股与剑桥科技也因订单增长表现亮眼。券商研报指出,AI训练与推理需求推动光模块、PCB等产业增长,但毛利率提升有限。机构认为当前为AI产业链较佳投资时机,建议关注算力核心及下游机会。
原文链接
7月4日,市场对科技成长板块热情高涨,6月以来数十亿元资金涌入科技细分行业主题ETF,部分ETF份额创新高。机构积极调研科技板块,聚焦AI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尤其关注半年报披露前业绩抢眼的标的。机构认为,AI相关产业链产业趋势向好,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
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专业展——‘2025 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将于6月20日至22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8号馆举行。展会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吸引包括特斯拉、宇树科技在内的近300家知名企业参展,涵盖仿生驱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同期还将举办国际人形机器人创新大会,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原文链接
临近毕业季,高校纷纷引入AI生成内容(AIGC)检测,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AI生成占比不超20%,理工医科类不超15%。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校已实施检测,但标准各异。检测费用由知网、维普等机构提供,知网按2元/千字符收费。伴随需求增长,灰色产业链兴起,出现“降手”服务,以低价吸引学生,收费约10元/千字。然而,不少学生反馈效果不佳,甚至导致AI率上升,且存在“降手”失联问题。此外,部分商家出售自研AI检测工具,宣称能有效降AI率,但实际效果存疑。专家指出,AI检测缺乏明确量化标准,降AI方法模糊,市场混乱亟待规范。
原文链接
工信部、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及全国工商联将联合开展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活动由工信部相关司局牵头,围绕人工智能、大飞机等领域组织产业链对接;省级部门则结合本地产业链特色举办全国性活动。工信部与国资委合作举办走进央企闭门对接会,强化中央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工商联合作推动大型民企开放资源与供应链;与知识产权局举办专利转化活动促进融通创新。各地相关部门将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分层次举办对接活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
原文链接
AI玩具产业链正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AI智能玩具市场规模达132.5亿美元,渗透率为12%,预计2028年将增至253.5亿美元,CAGR达15%。国内玩具市场分散,乐高、泡泡玛特等品牌占据主导,但缺乏国际影响力。AI玩具价格区间大,基础款约300元,高端款超万元。企业通过卖产品、功能订阅、周边等方式盈利,同时面向B端提供AI机芯和技术方案。消费群体中,Z世代注重体验与个性化,银发一代需求未充分挖掘。未来挑战包括技术高门槛和渠道壁垒,但AI玩具将向情感交互载体演进,形成价值升级体系。
原文链接
5月21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随着AI Agent快速发展,AI产业链呈现持续向上的趋势。报告强调,AI模型和技术不断升级,利好具备数据、客户和场景优势的软件企业,其AI产品或将提升公司ARPU值和项目单价,建议关注ERP和政府领域的订单和产品落地情况。同时,模型私有化需求的增长将推动一体机、超融合及B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推荐关注服务器、一体机、超融合等相关标的,以及金融、政府、能源等领域对软件定制需求较高的行业,算力租赁和IDC相关标的同样值得关注。
原文链接
近日,联想与华为相继推出AI PC新品,联想发布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及AI PC、手机和平板,华为首款鸿蒙电脑接入小艺智能体。自2023年起,芯片厂商和终端品牌纷纷布局AI PC赛道,但消费者接受度仍较低。联想中国消费PC及平板事业部总经理李伟昌指出,国内AI PC生态碎片化,部分产品缺乏实际AI功能,且上游供应链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方面需优化,预计2-3年内产业链将趋于成熟。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AI PC出货量达580万台,占PC市场15%,预计2025年将升至34%。AI PC正从内容创作、智能办公向教育、出行等领域扩展,本地化部署成趋势。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