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6日,记者探访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该中心智算规模达6.7EFLOPS,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服务京津冀90%算力需求。中心2012年开工,2016年运营,总投资约400亿元,占地1402亩,采用液冷技术提升散热效率,2024年PUE为1.23,绿电占比69%。依托内蒙古气候与能源优势,年均气温7.7℃,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中心已落地九天大模型等训练任务,并赋能政务、能源、工业等领域,孵化40余款行业大模型。未来将按国家“十万卡级科技创新集群”要求推进基础资源储备,预计年内完成部分规划。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6月10日报道,随着AI大模型兴起,智能算力需求激增,但部分智算中心利用率不足,出现算力闲置。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行业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实际应用及运营效率。机器人等领域催生新算力需求,可能改变区域算力竞争格局。中科曙光等公司强调,明确需求后再建设的智算中心依然供不应求,优刻得乌兰察布智算中心三期已开始交付。此外,液冷技术因AI算力需求爆发,成为核心发展趋势,预计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62亿美元。
原文链接
5月19日,英伟达供应商超微电脑在Computex 2025上推出新一代DLC-2液冷技术。超微电脑CEO梁见后称,过去三年公司营收增长4倍,得益于液冷技术推进。新DCBBS方案节电节水,热量捕获率达98%,噪音降至50db,资本支出降低20%。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AI正进入推理时代,算力成为关键生产力,推动液冷技术发展。IDC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达259亿美元,液冷技术关注度提升。淼算科技发布的新一代浸没式液冷方案,PUE低至1.09,支持高密度计算,预计2025年营业额达3亿元。超微电脑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50%,但受财务问题影响,波动较大。
原文链接
3月27日,华弘数科举办“开创智算新物种,引领产业新范式”战略发布会,首次提出AI前置智算中心概念。创始人罗华指出,随着AI应用场景从训练转向推理,企业对低延迟、高能效的算力需求增加。华弘数科以“液冷技术+场景化算力”为核心,推出黑金刚、赤霄、泰阿三大全液冷智算一体机系列产品,并实现量产,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闭环的企业。会上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全液冷AI视频创作一体机和问答数字人一体机,与中科闻歌达成合作。预计至2024年底,公司将继续拓展AI边缘及微智算中心,助力各领域智能化升级。
原文链接
鸿海、软银及ZutaCore联合宣布,采用英伟达H200 GPU的AI服务器首次应用了ZutaCore的两相液体直接冷却技术。软银还设计了一种机架解决方案,集成所有服务器组件,并于2025年2月在数据中心进行了演示和评估,结果证实了其兼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原文链接
2024年全国智算中心项目超458个,其中亿元以上大单61个,占近一半。单月中标项目数峰值出现在2024年12月,达100个。项目分布广泛,但更集中在“东数西算”节点,如内蒙古、宁夏、广东韶关等地。智算中心建设趋向理性,注重运营与应用结合,如“以用定建”模式。近期,DeepSeek的部署上线有望提高算力利用率,液冷设备采购增多,预计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达105亿美元。
原文链接
财联社报道,近期国内外大厂加快AI大模型升级迭代,AI应用爆发拉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阿里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总和。国盛证券指出国内算力需求的黎明已到来。紫光股份、寒武纪、海光信息、欧陆通、英维克、曙光数创等公司受益,其中紫光股份发布灵犀Cube大模型一体机,寒武纪专注AI芯片领域,海光信息深耕国产芯片,欧陆通和英维克在电源和温控领域表现出色,曙光数创则在液冷技术领域领先。
原文链接
华为1月13日发布2025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强调算电协同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算电协同指计算资源与电力资源的统筹调配,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该模式将促进液冷、储能等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等去年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AI技术的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能源供给成为瓶颈。数据中心能源基础设施升级需求上升,海外侧重高效供电方案,国内则需改造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方面,关注液冷技术及相关设备供应商如英维克、申菱环境等。
原文链接
标题:AI 2.0时代算力之战,联想携手AMD抢占高地
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各行各业变革,对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算力规模需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35%。
《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
原文链接
标题:一颗芯片带来的焦虑
英伟达今年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其Blackwell GPU。起初,有消息称该款GPU存在设计缺陷,影响了量产进度。尽管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问题已解决,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据报道,Blackwell GPU在高容量服务器机架中遇到过热问题,这导致了设计修改和延迟,影响了其交...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