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3年以来,无锡微研与维谛技术(VERTIV)展开合作并成功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双方合作聚焦高端换热器模具及精密零部件,无锡微研凭借多轮审核脱颖而出。随着数据中心需求增长,无锡微研积极研发相关产品,支持北美客户业务发展,并承诺持续推出高端制冷产品。资料显示,维谛技术是NVIDIA人工智能计算液冷产品的直接供应商。此次深化合作将进一步巩固无锡微研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地位,助力AI计算和液冷技术的快速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15日,永擎ASRock Rack在OCP全球峰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无水液冷英伟达HGX B300服务器4U16X-GNR2/ZC。该服务器采用4U机架设计,搭载ZutaCore的HyperCool无水DLC液冷技术,基于两相式散热原理,使用非导电、非腐蚀性流体直接导热,确保高效散热与硬件安全。同时展出的还有风冷版HGX B300系统8U16X-GNR2及配备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的MGX方案4UXGM-GNR2 CX8,为AI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选择。
原文链接
10月5日,英伟达与日本富士通达成协议,将共建全栈AI基础设施,专注于医疗保健、制造业和机器人领域的行业专用AI平台。双方计划通过NVIDIA NVLink Fusion技术实现GPU与富士通MONAKA CPU的超高速互联,并在2030年前将多芯片集成在同一基板上。节能成为关键考量,富士通开发的2纳米CPU目标电力效率提升2倍,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与此同时,OpenAI与日立也在AI数据中心节能领域展开合作。随着AI算力需求激增,全球电力消耗压力上升,美国电力供应商已申请290亿美元费率上调。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翻倍,液冷技术或成解决高能耗问题的关键方案。
原文链接
9月25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英伟达正推动供应链开发微通道水冷板,强化AIDC液冷通胀逻辑。此举有望提升微通道冷板应用预期,并在新方案切换过程中改变供应链格局,为国产液冷链带来机会。相关产业链企业,包括传统VC厂商、液冷模组厂商、散热器厂商及3D打印厂商或将受益。这一动态凸显了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性,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原文链接
近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宣布团队开发出微流体冷却技术,通过芯片内部细如发丝的微通道直接输送冷却液,散热效率比现有方案高3倍,可降低芯片最高温升65%,支持数据中心密集部署并延长硬件寿命。该技术结合AI设计仿生结构优化冷却路径,并利用AI识别热信号实现自适应散热。尽管技术难点在于通道深度和硅料刻蚀的平衡,但经四轮迭代已取得突破。微软认为,该技术不仅提升散热能力,还可能推动全新芯片架构发展,如3D芯片。下一步,微软将探索将其融入芯片产品。此外,英伟达也在研发类似技术“微通道水冷板”,但属冷板式液冷范畴。中金公司指出,冷板式液冷因技术成熟或成短期主流方案,同时液冷技术迭代将带来国产供应链新机遇。
原文链接
9月24日,微软宣布开发出微流体冷却技术,通过芯片内部的微小通道直接输送冷却液,散热效率比现有方案高出三倍,可降低芯片最高温升65%。该技术利用AI设计仿生结构,精准覆盖热点,并优化通道设计以避免堵塞或硅料破裂。微软称其不仅提升散热性能,还可能推动3D芯片等新架构发展。目前,微软正研究将其融入芯片产品,技术研究员Jim Kleewein强调其成本与可靠性优势。与此同时,英伟达也在推动类似液冷技术研发,但路径不同。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短期内冷板式液冷或成主流,而液冷技术升级将带来国产供应链的机会,相关厂商有望受益。
原文链接
9月23日,安徽芜湖市推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新增六家数据中心接入国家四大算力平台,包括移动云、电信、联通等,新增通算50P、智算1200P等。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接入34家数据中心,汇聚智算近2.6万P,覆盖长三角并辐射全国。自2022年设立以来,芜湖集群吸引华为云、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投资约2700亿元,并应用液冷技术节能。曙光数创提供液冷方案,云从科技与华为合作建设东部智算中心,强化AI算力基础设施能力。此外,芜湖正与中卫等地构建跨区域算力调度体系,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发展。
原文链接
9月17日,在2025AIDC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表示,随着AI算力与芯片功率快速提升,液冷数据中心正成为AI数据中心(AIDC)的必然选择。他指出,液冷数据中心的产业链及标准化建设亟待完善,需提前规划未来功率分布、单柜需求(如供电、散热、承重等),以及小机电系统相关方案(如CDU功率、管径联结和接口设计)。这一趋势凸显技术革新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深远影响。(记者 黄心怡)
原文链接
9月15日,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英伟达因AI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功耗可能超过2000W,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该技术成本为现有方案的3至5倍,甚至可能达到现行Blackwell盖板的5至7倍,被视为散热技术的“分水岭”。MLCP直接将液冷板与芯片整合,提升散热效率并压缩体积,预计最快2026年下半年用于Rubin GPU。不过,由于液体渗透率和量产良率风险较高,距离量产还需3至4个季度。此外,英伟达供应商Boyd已向数据中心交付五百万块液冷板,但未透露具体客户。目前,多个新散热方案仍在并行验证中。
原文链接
9月13日,2025年服贸会‘数字开物·奇点π对’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聚焦AI与算力全景生态,探讨大模型技术演进、AI应用场景及智算中心基础设施创新等议题。中国信通院曹峰指出智能体正成为大模型核心应用模式;来画科技白宇分享了AI陪伴与翻译的落地实践;思必驰苑鹏飞展示了AI办公新形态解决方案。浩云长盛赵亮强调超节点架构推动智算中心变革,优刻得石闯提出混合云助力AIGC高质量落地。此外,曙光数创黄元峰和ByteBridge赵春晓分别解析液冷技术在高密度AI集群中的关键作用。圆桌讨论中,嘉宾深度探讨中国企业出海背后的AI与算力创新趋势,展望未来算力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