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MIT NANDA项目发布的《2025年商业AI现状报告》显示,企业在生成式AI上投资400亿美元,但95%未获回报。员工更倾向于使用个人版AI工具,形成‘影子AI经济’。报告指出,AI创业逻辑已变,成功关键在于让AI在真实场景中持续学习与进化。旧逻辑追求‘交付即结束’,而新逻辑强调‘交付即开始’,通过在线学习和反馈闭环优化系统。案例表明,适应性强的AI在特定场景表现更优。未来,实时学习能力将成为AI市场分水岭,算力分配重心转向持续优化,AI创业进入以场景适应力为核心的新阶段。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MIT发布报告《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指出,尽管95%的企业AI试点项目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AI技术的失败。报告显示,90%的员工私下使用个人AI工具(如ChatGPT)完成工作,推动了史上最快的技术普及浪潮。企业级AI工具因僵化、脱离实际需求而被抛弃,消费级AI工具则因灵活性和适应性大获成功。此外,摩根士丹利预测,AI将为标普500公司每年节省9200亿美元成本,约等于总薪酬的41%。专家建议,企业应停止自研AI,转向与供应商合作,并学习员工如何高效利用AI工具,以实现生产力提升和成本优化。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MIT发布报告《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指出,尽管95%的企业AI试点项目失败,但90%的员工已私下使用个人AI工具(如ChatGPT)高效办公,掀起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技术革命。报告显示,消费级AI工具因灵活性和易用性完胜僵化的企业级系统,尤其在后台自动化任务中显著提升生产力。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分析称,AI有望为标普500公司每年节省9200亿美元成本,推动未来十年企业盈利增长。专家建议企业应转向与供应商合作,并学习员工的实际使用经验,以更好地利用AI技术实现效率飞跃。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