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黄仁勋发布量子计算专用CUDA!预言量子计算机几年内应用,但现在还离不开GB200
“量子计算正在到达一个拐点。”在GTC巴黎的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对量子计算作出新判断。他改变了此前“实用量子计算机还需20年”的观点,预言实际应用将在几年内实现。然而,他强调,当前量子计算机开发仍需依赖英伟...
原文链接
英伟达正推进对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的后期投资谈判,预计投后估值达60亿美元。PsiQuantum采用光子技术,不依赖特殊材料,可无缝接入英伟达的计算平台,强化混合计算能力。此次投资标志着英伟达首次直接投资量子计算硬件公司,助力其布局万亿级量子市场。PsiQuantum由布里斯托大学学者创立,拥有光子量子计算核心技术,目标是建造大规模、容错的量子计算机。尽管其量产时间多次推迟,但已获多轮融资,总金额超10亿美元。近期,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量子计算正加速AI算法训练与模型优化。中国已将量子计算纳入核心科技规划,多省市支持量子科技发展,但仍面临核心专利转化率低、人才短缺等问题。
原文链接
量子计算正处于深刻转变之中
“量子计算何时实现?”这个问题已被反复追问数十年。D-Wave曾在二十年前声称其实用化近在咫尺,却引发激烈质疑。英伟达CEO黄仁勋曾戏称二十年或为合理时间,随后三家公司市值近乎减半。
2018年,加州理工教授约翰·普雷斯基尔提出“NISQ”(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概念,激...
原文链接
5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omputex 2025展会上发布多项AI新品,包括GB300 NVL72平台、NVIDIA NVLink Fusion芯片及RTX PRO Server,全面转向AI基础设施建设。GB300 AI工厂性能较Hopper提升50倍,推理效率提升5000%。黄仁勋宣布,下一代GPU将达1.3万亿晶体管,并强调英伟达正开发量子经典或量子GPU计算平台,未来超级计算机将结合GPU、QPU和CPU。此外,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打造AI工厂超级计算机,配备10000个Blackwell GPU。黄仁勋还提到,全球AI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是其第二大市场,2025年AI加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超1500亿美元。
原文链接
5月19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正与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进行深入投资谈判。PsiQuantum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近期在贝莱德领投的融资中筹集至少7.5亿美元,投前估值达60亿美元。区别于多数依赖非常规材料的量子公司,PsiQuantum采用光子作为量子比特,并运用标准半导体制造技术。若投资达成,这将是英伟达首次直接投资于物理量子计算机领域,标志着其战略重心从人工智能逐步转向量子计算。
原文链接
5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omputex 2025展会上发布多项AI新品,包括GB300 NVL72平台、NVIDIA NVLink Fusion芯片和RTX PRO Server等,将英伟达定位为AI基础设施公司。GB300平台采用72个Blackwell UltraGPU和36个Grace CPU,推理性能提升5000%,吞吐量提升5倍。黄仁勋预测未来AI算力每10年提升约100万倍,强调智能体(Agent)、模型(Token)和机器人(Robot)为核心发展方向。此外,英伟达推出Grace CPU C1芯片、Isaac Groot N1.5机器人模型及全球首个量子AI技术中心。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打造AI工厂,配置10000个Blackwell GPU。美银预计AI基础设施市场价值达数千亿美元,英伟达和AMD有望成为沙特AI项目最大受益者。
原文链接
5月15日,光量子计算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第二期融资,由北京光电融合产业投资基金领投。这是玻色量子自2020年底成立以来的第七轮融资,也是年内第二次公布融资进展。公司专注于光量子计算平台研发及实用化应用,已推出多款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突破,包括中国首台商用光量子计算机及首个量子计算开发者社区。2024年,玻色量子与中国多家机构达成合作,其量子计算技术已在生物制药、金融等领域展现显著优势。此次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提升及‘量子计算+’战略深化,推动量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北京光电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由北京电控主导,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该基金持续关注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玻色量子表示,将继续引领中国量子科技发展,为全球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
量子计算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仍面临“它到底有什么用”的核心问题。尽管技术已接近实用化,但实用量子计算机的真正应用尚未明确。本文呼吁理论家探索更务实的方法,推动算法创新。
当前,量子纠错理论坚实,多个实验平台接近纠错阈值。若在未来几十年投入巨资,实用量子计算机有望实现。然而,量子计算缺乏足够应用动力,...
原文链接
4月7日消息,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在全球首次运行十亿参数AI大模型微调任务。该任务由本源量子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完成。‘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当前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研究人员表示,此次任务标志着量子计算首次在真实硬件上支持大规模AI模型微调,显示了现有硬件的潜力。‘本源悟空’于2024年1月6日上线运行,2月14日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创下国内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新纪录。
原文链接
谷歌高管近日透露,量子计算技术有望在五年内实现现代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实际应用。谷歌Quantum AI部门总监Julian Kelly称,量子计算机将在尖端物理研究及生成全新数据类型方面取得突破。去年12月,谷歌推出量子芯片“Willow”,解决了量子纠错难题,但要达到实用仍需100万个量子比特。量子比特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同时处于多种状态,这使量子计算机能解析宇宙的基本运行机制。首批应用可能涉及模拟复杂物理系统,或生成AI训练数据。尽管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质疑其短期前景,但他近期承认此前言论有误,并认可量子计算的长远潜力。这一技术正吸引市场关注,亚马逊、微软等也在探索其可能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