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刚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谷歌量子团队再登《Nature》封面,提出“量子回声”算法,使计算速度比经典超级计算机Frontier快13000倍,仅需2.1小时即可完成原本需3.2年的任务。该算法解决了量子计算结果难以验证的问题,并通过非时序关联函数(OTOC)实现对量子系统细节的长时间观测。研究由新晋诺奖得主Michel Devoret及200多位科学家参与,成果可用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实验表明,OTOC⁽²⁾不仅能揭示传统核磁共振无法获得的信息,还能精准学习量子系统的哈密顿量。此次突破依赖Willow芯片的低错误率和高速运算能力,未来团队将聚焦长寿命逻辑量子比特研发,为实用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
原文链接
2025年,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获10亿美元融资,创下行业最大单轮融资纪录,由BlackRock等领投。公司目标在2028年建造百万比特级量子计算机,超越谷歌和IBM。PsiQuantum采用光子量子比特技术,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并与GlobalFoundries合作推进商业化。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Terry Rudolph是量子物理先驱薛定谔的亲外孙,团队学术背景强大。此外,英伟达虽曾质疑量子计算短期可行性,但仍参与投资。PsiQuantum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政府及机构签订多项高额合作项目,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研发与应用。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华德科创、南山战新投领投。资金将用于专用和通用光量子计算机研发、芯片工艺建设及首个规模化制造工厂投产,并拓展“量子计算+AI”商业生态。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玻色量子专注于光量子技术,在专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1,000量子比特稳定运行,覆盖多行业应用。同时,基于量子玻尔兹曼机,其技术已在生物制药、AI等领域展现优势,如药物研发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公司还与多家高校、医院合作,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落地,致力于打造中国量子算力基座。
原文链接
标题:量子计算:从理论到产业化的关键进程
正文:
量子计算正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将简要探讨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进展,为读者提供清晰的行业概览。
量子计算的三阶段发展
量子计算正从“科学狂想”迈向产业化落地,核心驱动力是量子纠错...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团队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团队合作,利用AI技术构建了包含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量子计算阵列,创下世界纪录。研究通过光镊技术精准控制原子,并借助AI优化原子重排过程,实现60毫秒内完成上万原子的高效排列,突破传统线性时间限制。该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性能指标接近容错量子计算门槛。此外,团队还展示了多种复杂原子构型,包括模拟扭曲石墨烯结构的三维阵列。这项突破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为未来构建数万原子规模的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推动化学、物流及宇宙探索等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原文链接
当地时间10月7日,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德沃雷和约翰·马丁尼斯,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与能量量子化现象。他们的实验首次在宏观尺度的超导电路上展示了量子隧穿和能量量子化,突破了传统量子力学仅限微观领域的认知。这一成果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量子计算、量子密码学等前沿领域。专家评价称,这些研究将量子效应从原子尺度扩展到宏观系统,成为量子技术工程化的重要里程碑。三位科学家分别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耶鲁大学,其研究被誉为‘导师+博后+博士生’的完美组合。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量子力学领域的科学家:John Clarke、Michel H. Devoret和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现象。John M. Martinis曾是谷歌AI量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2019年实现‘量子霸权’,通过53量子比特处理器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性能。John Clarke以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闻名,为低温物理和超导电子学奠基;Michel H. Devoret则是‘量子电子学’的开创者之一,推动了超导量子比特技术发展。Martinis现投身于实用量子计算机研发,延续谷歌系诺奖得主的创新传统。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量子计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GPT-5在不到半小时内为复杂量子计算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明思路,获量子计算理论大牛Scott Aaronson盛赞。Scott与荷兰研究员Freek Witteveen合作研究QMA类黑盒放大技术局限性时,借助GPT-5解决了Hermitian矩阵特征值分析难题,推动论文完成。研究探讨了量子复杂度类QMA中完备性误差的极限问题,并证明双指数放大是黑盒方法的上限。此外,近期OpenAI因未告知用户将ChatGPT付费版本模型降级引发争议,官方回应称此举为临时‘安全路由测试’。GPT-5的表现再次引发关于AI潜力的讨论。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OpenAI的奥特曼与量子计算奠基人戴维・多伊奇在节目中探讨了AI能否发展为具备意识的超级智能。奥特曼以假设的GPT-8为例,称其未来可能解决量子引力问题并讲述研究过程,尽管输出仍是语言模型形式,但实际成果显著。多伊奇认为,判断AI是否具备通用智能需看其‘过程故事’,现有系统缺乏直觉和创造性,无法达到人类水平。对话引发网友热议,认为AGI定义模糊且目标不断变化。多伊奇是量子计算理论的重要贡献者,曾提出量子图灵机和Deutsch-Jozsa算法,对量子计算发展有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
9月10日,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宣布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英伟达、卡塔尔投资局和麦格理资本,公司估值达70亿美元。PsiQuantum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和美国芝加哥建设大型量子计算基地,并提升芯片性能等关键项目。此次融资凸显了量子计算领域的快速发展与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