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发布量子计算专用CUDA!预言量子计算机几年内应用,但现在还离不开GB200
“量子计算正在到达一个拐点。”在GTC巴黎的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对量子计算作出新判断。他改变了此前“实用量子计算机还需20年”的观点,预言实际应用将在几年内实现。然而,他强调,当前量子计算机开发仍需依赖英伟达芯片进行模拟计算,尤其是GB200。
此次,黄仁勋推出了英伟达最新量子-经典加速超算平台——CUDA-Q。这是CUDA的扩展版本,可在经典计算机上模拟量子计算或辅助真量子计算机运行。CUDA-Q已在Grace Blackwell上可用,借助GB200 NVL72超算,开发速度提升了1300倍。
英伟达预计,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将以类似摩尔定律的速度增长,五年内增加10倍,十年内增加100倍,未来量子比特将具备更强的错误纠正能力和更高性能。因此,黄仁勋认为,未来几年内,量子计算和量子经典计算将解决一些“有趣”问题。
他还预计,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将配备QPU(量子处理单元)并与GPU连接,形成协同架构。在此架构下,GPU负责预处理、控制、错误纠正及后处理等任务。英伟达正与全球多家量子计算公司和超级计算中心合作,探索GPU与QPU协作的可能性。
英伟达宣布CUDA-Q已集成至Blackwell,通过GPU加速量子计算。其主要功能包括:无真量子计算单元时,模拟量子运算;有量子计算单元时,实现量子与经典加速计算协同。具体应用案例显示,CUDA-Q在GB200上运行的负载包括开发更好量子算法、设计低噪声量子比特、生成量子训练数据、探索混合应用以及解锁量子纠错等,分别提升了800倍、1200倍、4000倍、1300倍和500倍的速度。
此外,黄仁勋提出“物理AI”概念,即智能体AI的物理实现,将其视为未来工业革命的关键。英伟达已有完整的物理AI工具链,涵盖大模型NeMo、多模态检索工具Retriever及智能体部署平台Lepton。在演讲中,他展示了智能体自动完成巴黎餐车计划书的过程,并提到其全栈Drive AV软件已投入生产,应用于奔驰CLA轿车及其他品牌车型。
英伟达还发布了新的AI工具和模拟技术,包括三种先进的Cosmos模型和Omniverse平台的新功能。此外,黄仁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Grek的学习成果,并宣布与施耐德、西门子等企业合作推动工业AI化,落地首个欧洲“工业AI云”。他坚信,AI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引发全面工业革命。
.png)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
-
2025-07-18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