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家明星Agent公司创始人辩论:少谈点“通用”,对大家都好
在AI创造者嘉年华期间,语核科技、Flowith、Macaron和RockFlow的创始人与硅星人合伙人展开了一场关于AI Agent创业的讨论。以下是对话精简版:
通用的迷思
王兆洋提出“通用”和“垂直”是当前Agent领域的热门话题,但大家对此定义模糊。陈锴杰认为Personal Agent相对ChatGPT已经收窄,但在旅行场景中又显得宽泛。翟星吉则认为Macaron是垂直的,而Flowith更偏向创作领域。拐子补充称Flowith的目标是创作型Agent,解决深度调研和内容生成问题。最终大家一致认为,产品初期并非从“通用”或“垂直”出发,而是基于具体需求逐步聚焦。
用户需求驱动的产品设计
陈锴杰分享了Macaron的初衷:解决生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通过mini app记录体重变化等。他认为人们渴望私人助理式的服务,能够理解个人偏好并提供定制化建议。拐子提到Flowith的核心是创作工具,涵盖图文、视频甚至代码生成,拒绝“通用”标签以避免用户困惑。翟星吉强调语核科技专注垂直场景,聚焦特定岗位的生产力提升,并通过数据积累优化Knowhow。
通用Agent是否伪命题?
拐子指出,尽管大模型能力强大,但Agent的核心在于交付具体结果,如PPT或视频制作,而非单纯依赖模型输出。他认为Agent不会被模型吞噬,因为其价值在于记忆、调用和场景适配。陈锴杰补充道,如今大模型已分化为不同方向(如Anthropic主攻代码,OpenAI擅长聊天),创业公司应专注于细分领域,而非纠结于“通用”概念。
预制菜比喻与个性化服务
赖蕴琦将RockFlow定位为投资交易Agent,虽看似垂直,但能与其他领域互通。例如健康数据可指导交易决策。他反驳“预制菜”说法,认为Agent的价值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而非简单套用模板。翟星吉则坦然接受“预制菜”标签,强调垂直场景的数据优势。
一句话定义Agent
陈锴杰简洁地总结:“能帮你做事的就是Agent。”拐子补充道,Agent是感知环境的智能实体,未来将是多Agent协作的天下。翟星吉认同这一观点,认为Agent应带来社会变革和组织效率提升。
产品形态与未来发展
讨论最后聚焦于产品形态。赖蕴琦表示RockFlow与Macaron理念相近,均关注年轻用户的生活方式。拐子和翟星吉则明确区分了Flowith与语核科技的技术路径:前者探索自由画布交互,后者深耕垂直场景的工程优化。至于AGI,陈锴杰认为现有技术已接近AGI,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创造实际价值。
总结来看,四位创始人一致认为,少谈“通用”,聚焦具体场景和用户需求,才是Agent创业的成功之道。
.png)

-
2025-10-12 12:46:25
-
2025-10-12 12:45:34
-
2025-10-12 12: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