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对话朱啸虎:中国AI创业的未来与全球化挑战
9月20日,在AI创造者嘉年华上,硅星人创始人骆轶航与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展开了一场关于AI创业的深度对话。他们从开源模型、AI应用的速度壁垒,到机器人投资和全球化策略,探讨了中国AI创业者的机会与挑战。以下是对话的核心内容整理:
开源模型:中国的“新基建”崛起
骆轶航提到DeepSeek对行业的刺激作用,朱啸虎认为其真正价值在于推动了AI的开源趋势。他指出,Hugging Face上中国开源模型的下载量已超美国,证明开源是大势所趋。虽然美国闭源模型暂时领先,但开源模型追平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半年到一年内,中国的开源模型将与美国齐头并进。
Manus的启示:速度与市场能力是关键
Manus的成功在于其Go-to-Market(进入市场)能力。朱啸虎强调,中国创业者技术能力不输美国,但在全球市场的推广上存在短板。对于AI应用公司,速度是第一壁垒,留存是第二。他还提到,Token消耗是判断AI应用潜力的重要指标,尤其在中国,用户付费意愿低,Token消耗更能反映“含AI量”。
AI编程:创业公司的陷阱
朱啸虎直言不看好AI编程赛道,认为这是大厂补贴的游戏。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AI编程的成本高、毛利低,程序员对价格敏感,几乎没有忠诚度。创业公司难以承受高额补贴,最终只能沦为“水电煤”式的基础设施,没有商业价值。
机器人投资:实用胜过炫酷
朱啸虎透露,金沙江更倾向于投资能实际干活的“牛马机器人”,而非追求外形像人的机器人。例如洗船机器人和按摩机器人,它们虽不讨巧,但解决了刚需问题,且ROI(投资回报率)清晰。他特别提到,按摩机器人不仅能按摩,还能“卖卡”,真正取代了人类岗位,这种创新值得借鉴。
全球化:堂堂正正做中国公司
朱啸虎认为,中国创业者在全球市场有优势,尤其是在C端应用领域。但To B市场挑战较大,需依赖本地销售团队。他建议创业者根据自身背景选择目标市场,并强调“装”成外国公司无意义,投资人和客户都会看穿。
资本与估值:高估值未必是好事
针对创业者追逐高估值的现象,朱啸虎提醒,高估值会压缩犯错空间。早期VC更看重Cash back time(现金回收时间),希望市场投入能在3到6个月内回本。此外,他认为香港将是未来中国企业IPO的主要市场,资金流动性问题也将逐步缓解。
AI创业:离大厂三条马路之外狂奔
朱啸虎预测,AI时代的演化速度是移动互联网的三倍,机会也会更快被证伪。创业者应以十年、二十年的视角寻找可持续的方向,避开大厂直接竞争的领域,在“三条马路之外”寻找创新机会。
最后,朱啸虎表示,AI时代的“字节跳动”或“小红书”可能已经诞生,未来几年中国AI生态将迎来更多标志性突破。
.png)

-
2025-09-21 00:36:23
-
2025-09-20 21:34:54
-
2025-09-20 20: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