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高校纷纷引入AI生成内容(AIGC)检测,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AI生成占比不超20%,理工医科类不超15%。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校已实施检测,但标准各异。检测费用由知网、维普等机构提供,知网按2元/千字符收费。伴随需求增长,灰色产业链兴起,出现“降手”服务,以低价吸引学生,收费约10元/千字。然而,不少学生反馈效果不佳,甚至导致AI率上升,且存在“降手”失联问题。此外,部分商家出售自研AI检测工具,宣称能有效降AI率,但实际效果存疑。专家指出,AI检测缺乏明确量化标准,降AI方法模糊,市场混乱亟待规范。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9695.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模”力无限,AI大模型与车路云一体化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4-07-15 12:15:29
全球规模最大的单细胞基础大模型 CellFM 发布:基于国产超算,中山大学、华为等研发
2025-05-22 18:37:27
实测ChatGPT最新搜索功能 真的很好用
2024-11-01 15:19:14
478 文章
78132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19 07:49:30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