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机器人“梅西”的养成:从踢球到赚钱
正文:
人类驯服足球已有177年历史,加上蹴鞠等早期形式,则可追溯两千多年。如今,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吸引了超过40亿人参与。而现在,人类希望教会机器人踢足球。过去30年里,一代代机器人为此目标接力,足球也成为机器人体坛史上最悠久的运动之一。但为什么是足球?
从“玩”开始认识世界
深庭纪创始人王弢认为,机器人应像人类儿童一样,从“玩”中学习与物理世界交互。踢足球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动态环境、明确目标、反馈机制、合作与对抗等元素一应俱全。因此,深庭纪的机器狗将“踢好球”作为重要目标。
早在1992年,加拿大教授艾伦·马克沃斯提出用足球赛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发展。1993年,日本发起了“Robot J-League”,后扩展为国际赛事RoboCup。1997年,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后,RoboCup首届比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同年韩国也举办了FIRA世界杯。至此,机器人足球赛两大系列赛正式开启。
清华大学是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的机构之一,其火神队在2004年国内比赛中夺冠,但在国际赛场屡屡受挫。直到转向人形机器人后,情况才出现转机。赵明国博士指出,踢球是一项复合技能,涉及空间感知、步态控制、随机应变等能力,这些技术可以迁移到其他行业应用。
“像人”一样踢球
踢球对机器人而言极具挑战性。最初,机器人连独立行走都困难,更别提精准射门。2002年,类人组比赛首次设立,但参赛机器人多依赖外部供电和遥控器移动。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人已能自主行走,并逐步改进踢球能力。然而,当前机器人仍难以精准计算球的滚动轨迹和自身奔跑速度,射门时往往需不断调整位置。
赵明国团队正开发视觉-行为端到端算法,以减少调整时间并提高踢球效率。深庭纪则通过强化学习训练机器狗盘球动作,使其能用前脚拨球并踢出类似人类的脚法。未来,机器人还需掌握复杂步法、灵活选择踢球部位以及快速爬起等能力。
学会“里应外合”
足球的核心在于团队配合,但机器人目前尚难实现真正的协作。RoboCup的比赛规则逐渐增加了机器人数量和比赛复杂度,从2V2发展到5V5,减少了人工干预。然而,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找到球、识别队友、避免扎堆抢球等。
此外,机器人还需提升感知能力,适应复杂环境变化。例如,光线、障碍物和地形都会影响机器人对球的识别。深庭纪坚持纯视觉方案,采集大量场景数据以增强机器人适应性。
机器人球员怎么赚钱
机器人足球赛不仅是科技狂想,也承载着商业期待。深庭纪的机器狗不仅能踢球,还能陪伴家庭成员、执行巡检任务等。未来,机器人足球赛可能成为一种娱乐产业,吸引观众购票观赛或观看直播。2023年的RoBoLeague比赛累计观看量达1.36亿,显示出市场潜力。
结语
1997年,RoboCup提出目标:到2050年组建一支能击败人类世界杯冠军的仿人机器人足球队。如今,时间刚好过半,机器人足球技术仍在快速发展。赵明国表示,“像人”一样踢球已指日可待,而战胜人类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png)

-
2025-07-18 21:46:36
-
2025-07-18 21:46:03
-
2025-07-18 2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