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18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 Agent功能,标志着AI智能体在任务执行领域的重大突破。ChatGPT Agent整合了Operator、Deep Research和ChatGPT本体,可自主完成复杂任务,如浏览网页、提取信息、运行代码、生成PPT等,并支持实时展示步骤与用户干预。Pro用户即日起可使用,每月享有400条调用额度。该功能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领先,尤其在Humanity’s Last Exam(HLE)中刷新纪录,得分达44.4。OpenAI CEO Sam Altman称这一时刻为“感受AGI”的重要节点。ChatGPT Agent还可连接第三方应用如Gmail、GitHub,深度嵌入用户工作流,显著提升自动化能力,但设计审美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5日,OpenAI资深工程师Calvin French-Owen离职后发表长文,揭秘这家AI巨头内部运作。他于2024年5月加入时公司员工刚超1000人,一年内增至3000人,带来沟通与管理挑战。Calvin强调OpenAI文化‘自下而上’,好点子常由个人先行开发,再组建团队推进。Codex项目仅用7周从构思到上线,展现极高的执行效率。公司同时在API、生图、硬件等十几领域布局,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尽管外部争议不断,OpenAI仍保持快速迭代和开放性,将最先进模型免费开放。Calvin离开主因是想重新探索个人项目,但他认为OpenAI仍是科研与消费级产品的混合体,充满开拓精神。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前OpenAI员工Calvin French-Owen在离职后发表文章,揭秘了这家AI巨头的内部文化与工作体验。他于2024年5月加入OpenAI,参与了Codex编程智能体的开发,并在2025年初离开。他表示,OpenAI的工作节奏极快,团队从第一行代码到产品上线仅用7周时间,但这种‘007’式高压环境也让人筋疲力尽。公司采用Slack驱动一切的沟通模式,组织架构灵活,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和快速行动力。尽管内部机制因快速扩张存在问题,但其技术突破和行动导向令人印象深刻。他还指出,AGI的研发已成为一种使命般的追求,OpenAI在分享AI成果方面表现突出,同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Codex发布后迅速生成63万个拉取请求,展现了强大影响力。他认为,当前通向AGI的竞争中,OpenAI、Anthropic和Google各具特色,加入其中任何一家都将是一次开拓视野的机会。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微软与OpenAI因AGI定义问题产生分歧。根据2023年协议,AGI被定义为可创造1000亿美元利润的自主系统,但OpenAI近期修改定义,称其为“在经济价值工作中超越人类的高度自主系统”,并宣称将率先实现AGI。此争议涉及双方超130亿美元的合作合同,并可能影响微软对OpenAI技术的访问权限。研究机构尝试通过数学建模分析AGI的社会影响临界点,认为模糊定义有助于灵活调整合作与利益分配。AGI的定义权被视为“印钞机”,既吸引投资,也驱动估值与政策资源。争议背后反映的是技术定义权对商业话语权的控制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1日,马斯克旗下Grok4模型引发全网热议,其成功通过六边形小球编程测试,展现物理规律理解能力。Epic创始人Tim Sweeney称其为AGI(通用人工智能),并指出其对未见过问题的深刻见解令人震撼,马斯克亦公开附议。提示词工程师Alex用8个问题对Grok4进行“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其在多层推理、代码翻译及安全测试中表现远超OpenAI的o3模型。此外,Grok4还展示了数学公式可视化与SVG绘图能力,尽管在复杂绘图任务中仍有提升空间。HyperWrite CEO Matt Shumer则通过模拟专家协作环境,进一步验证了Grok4的强大性能。网友期待其未来挑战更多创意玩法。
原文链接
标题:初级白领,最容易被AI替代?
正文:
面对AGI时代到来,人类如何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核心问题。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在腾讯新闻直播中,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他提出,“双重进化”理论认为,人类需要同时驾驭AI技术发展和完成认知范式的自我革命。
AI并非人类的对手,而是“...
原文链接
7月8日,中国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发布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发布即发售。该机器人拥有24个基础自由度,可扩展至49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超130N.m,支持高难度动作和复杂场景应用。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具备自主移动和拟人化交互能力。提供标准版和开发版,满足科技爱好者与开发者需求。开发版可选装灵巧手、高性能算力包等,适应展览文旅、商演娱乐等场景。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表示,MagicBot Z1重新定义‘智能体’概念,将推动工业、商业与家庭场景落地。更多信息可通过官网或邮件咨询。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Meta以超2亿美元薪酬挖走苹果核心AI高管庞若鸣,刷新顶级AI人才估值记录。庞若鸣曾领导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研发自研大语言模型,是苹果AI战略关键人物。其离职背景与苹果内部对引入外部大模型的分歧有关,导致团队士气受挫。Meta正组建“超级智能”梦之队,已从OpenAI、Anthropic等公司挖来多位顶尖人才,目前团队中已有9位华人,多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校友。Meta采用激进薪资结构吸引人才,包括股票和签约奖金,部分成员附带KPI考核。扎克伯格明确表示将全力投入AGI竞赛,不惜重金招揽顶尖AI专家。与此同时,OpenAI虽试图反击,但面对Meta的高薪策略显得力不从心。
原文链接
AI版三个臭皮匠!ChatGPT/Gemini/DeepSeek合体拿下AGI测试最高分
ChatGPT的对话流畅性、Gemini的多模态能力、DeepSeek的长上下文分析……这些模型能否强强联合,共同解决问题?由Transformer作者之一Llion Jones创立的Sakana AI提出...
原文链接
2025年,随着DeepSeek和Manus等AI技术的突破,医疗智能体迎来爆发期,行业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主导。医疗机构和服务企业密集上线智能体应用,覆盖院内诊疗、健康管理及药物研发等多个场景。截至2025年5月,市面上已公开近300个医疗大模型,衍生出众多智能体,推动行业进入“千体之争”。拟人化与专科化成为趋势,例如紫荆智康的“紫荆AI医生”和深圳大学的腹痛诊疗智能体。然而,专家指出,当前智能体多为应用层升级,尚未实现底层模型突破,真正达到L3级的智能体极少。未来需加强临床专家参与、制定行业规范并提升通用底座能力,以推动智能体从概念走向现实。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