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级白领,最容易被AI替代?
正文:
面对AGI时代到来,人类如何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核心问题。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在腾讯新闻直播中,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他提出,“双重进化”理论认为,人类需要同时驾驭AI技术发展和完成认知范式的自我革命。
AI并非人类的对手,而是“照见人类价值的显微镜”。刘嘉指出,AI正在解放技能,就像工业革命解放体力劳动一样。绘画、编程等技能的学习时间大幅缩短,这让人类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独特价值所在。现代社会最可怕的问题不是AI抢饭碗,而是人们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
图灵测试已被突破,2022年11月被视为AI发展的分界线。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称当前为“温和的奇点”,即AI与人类共进化而非取代人类。然而,这种渐进式变化反而更令人不安,因为它悄无声息地改变世界规则。
那么,什么是无法被替代的能力?刘嘉强调了“感性”体验的重要性。例如,看珠穆朗玛峰的照片远不如亲自站在山脚下的震撼;风吹脸庞的触觉是AI无法模拟的独特感受。此外,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仍是AI难以企及的领域。AI缺乏“0到1”的创新能力,也缺乏自驱力,这些正是人类的核心优势。
对于下一代教育,刘嘉建议减少对传统知识记忆的依赖,转而注重逻辑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可以弱化,但背后的逻辑能力仍需掌握。他还预测,知识密集型岗位,如初级白领,将最先被AI取代,而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大模型)将在3-5年内迅速落地。
最后,刘嘉提出三项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向:
1. 打开视野,让孩子通过AI接触全球先进知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探索;
3. 鼓励创造力,专注于未知领域的探索。
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学会与AI协作,而不是被其取代。编程和高效使用大模型将成为必备技能。
总结来说,AI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推动人类反思自身价值的契机。我们要用好AI,同时保持“人味”,在科技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png)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
-
2025-07-18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