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5日,Perplexity AI宣布推出4250万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实施“出版商收入分成计划”,成为首个提出“直接分成”模式的AI公司。该计划旨在让传统媒体机构从其平台生成的内容流量中获益,资金主要来自Comet Plus订阅服务。此前,Perplexity因版权问题饱受争议,包括News Corp起诉、福布斯和读卖新闻等发出律师函。目前,该公司正与《时代周刊》、洛杉矶时报等潜在合作伙伴洽谈,试图缓和与新闻出版巨头的紧张关系,并降低法律风险。此举被视为对版权争议的积极回应。
原文链接
自2024年5月谷歌推出AI Overviews功能以来,全球新闻网站流量骤降,月访问量从23亿跌至17亿,一年损失6亿访问量。国内五大新闻平台流量也下跌26.1%,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同步下滑。AI平台流量则暴涨754%,形成鲜明对比。内容创作者生计受威胁,部分博主与机构采取法律行动,如《纽约时报》起诉OpenAI索赔数十亿美元。然而,版权维权与合作并存,传统媒体在AI时代面临两难选择。尽管AI带来效率提升潜力,但明确规则与分成机制仍是关键。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5日,英国AI语音独角兽ElevenLabs推出全新AI音乐服务Eleven Music,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快速生成含人声与器乐的完整曲目。公司强调其AI模型训练基于与Merlin Network及Kobalt Music Group等签署的授权协议,避免侵权风险,并设置多重护栏防止生成不当内容。目前已有20家客户获得内测资格,涵盖影视、游戏、健身等领域。业内人士认为,AI音乐制作成本极低,对预算有限的企业吸引力大,但未经授权使用版权作品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及公众抵制。分析师预计相关争议或将在法院展开长期拉锯战。
原文链接
7月2日,有用户反映微信AI搜索功能疑似‘开盒’,即在公众号推文中出现本人姓名时,会生成蓝色超链接并展示相关简历和推文。对此,腾讯回应称,微信AI搜索仅整合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隐私数据。该功能接入了DeepSeek和混元等大模型,旨在提升搜索智能化和精准度。微信方面强调,不会涉及朋友圈、聊天记录等个人信息。此前,微信于2月接入DeepSeek-R1模型,优化搜索体验。‘开盒’指网络曝光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网络暴力。
原文链接
2021年,印度一名未成年女生控诉遭男子性侵后堕胎,报警时嫌疑人苏尔贾拉姆在审讯中否认指控并接受脑波读心测试(BEOS)。测试结果显示其对犯罪细节无‘经验性记忆’反应,法官据此批准保释。此技术还涉及测谎和麻醉分析,但其科学有效性饱受质疑。2018年另一案件中,校长被判无罪后又被最高法院推翻。BEOS技术源自美国理论,但印度国家法医学大学推广迅速,已销往多国。科学界认为其理论基础薄弱,无法区分真实与植入记忆,且算法不透明。2010年印度最高法院禁止其作为直接证据,但仍在保释听证中影响判决。争议不仅限于科学性,还涉及程序正义与人权风险。
原文链接
标题:Kimi超越DeepSeek的新模型被指“套壳”Qwen?真相如何?
昨天深夜,月之暗面发布了开源代码模型Kimi-Dev-72B,在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取得60.4%的成绩,刷新记录。然而,该模型基于Qwen/Qwen2.5-72B开发的消息引发争议。
Kimi-Dev...
原文链接
OpenAI推出全新推理模型o3-pro,性能显著提升,尤其擅长数学、科学和编程。尽管功能强大,但其高昂的价格引发争议,一句‘嗨’花费80美元。同时,o3降价80%,但仍保持竞争力。o3-pro已对Pro和Team用户开放,但响应时间较长,适合复杂任务。宾大教授和生物医学科学家实测证明o3-pro在高难度任务上的优势,但成本较高。OpenAI CEO奥特曼发表小作文《温和的奇点》,展望AI未来影响,预计2025年起AI将改变代码编写方式,2030年后智慧和能源成本可能接近电力。此外,原计划公开权重模型被推迟。
原文链接
标题:具身智能能否担责?
具身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强调感知、行动与环境交互的融合。其核心在于“具身”,即智能体通过身体感知环境并适应不同场景。相比传统AI,具身智能强调身体性体验,身体不仅是工具,更是智能的一部分。
然而,当具身智能具备一定智力后,能否承担法律责任?具身智能虽能模拟人类感知,但其本质仍是机械化的机器,缺乏真正的主体性。尽管能高效完成任务,但它无法真正理解伦理和价值观,决策过程往往不可解释,难以独立承担责任。
具身智能的应用引发诸多争议,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等领域。事故发生时,责任归属仍需追溯到人类使用者或开发者。恶意使用具身智能的行为更是需要严惩,以避免滥用技术逃避责任。
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伦理规范,确保具身智能服务于人类社会,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原文链接
北上广深等地兴起AI洗头热潮,智能设备替代人工提供洗发服务。AI洗头机价格约29800元,部分品牌开放加盟,加盟费近3万元。商家常以低价引流,如9.9元洗头,实际成本仅1-2.5元。尽管设备宣称拥有45项专利,但体验反馈显示其清洁度和舒适度欠佳,部分机型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的AI洗头机多由少数厂家供货,且商业模式相似,大多依赖增值服务盈利。尽管初期因新鲜感吸引客流,但长期复购率较低,生存压力较大。AI洗头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技术改进及消费者习惯变化。
原文链接
标题:今年我新关注的帅哥美女,竟然没一个是人?
正文:互联网普及后,普通人成为网红的门槛降低,只需一张好看的脸蛋、一点点构图技巧和网感,就能吸引流量。硬件不足也不怕,P图软件轻松弥补。
不仅普通人爱自拍,穿搭博主和新生代coser也常用这种方式。这种随手拍的慵懒氛围常让人误以为真实自然,但细看会发现...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