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Genspark推出AI浏览器,此前其超级Agent上线45天ARR达3600万美元,订阅用户约12万。新产品定位生产力工具,具备复杂任务解决能力,如自动生成PPT、分析视频内容、比较购物价格等。部分功能如电话代打被日本用户用于辞职或分手,但因网络限制,中国用户无法使用相关功能。Genspark已完成Office三件套功能搭建,目标用户为高付费意愿群体,订阅费每月25美元。尽管产品迭代迅速,但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仍有待优化。AI浏览器成为热门赛道,但目前尚未出现颠覆性产品,Chrome仍占据主导地位。
原文链接
截至2025年7月,AI工具聚合网站“DANG!”的数据显示,超5000个AI项目中已有1289个关闭或被收购,仅上半年就有200多个工具关停,平均每天一个项目“死亡”。失败集中在AI写作、chatbot等低门槛领域及生产力工具、AI助手等垂直赛道。尽管部分项目因被收购或集成而退出,但多数因场景不深、盈利模式不足等问题快速消失。分析指出,AI创业面临激烈竞争,成功需要需求锁定与执行能力并重。专家认为,AI应用探索仍在进行,机会尚存。
原文链接
标题: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当前AI是生产力工具而非娱乐工具,即便应用于游戏等娱乐领域,其核心仍是提升体验的生产力工具。
PC桌面端正在复兴,已有初步迹象显现。
对于“AI成瘾”说法持怀疑态度,类似早期“每天上网六小时会成瘾”的观点,极端情况下特定人群可能受影响,但不必过度担忧...
原文链接
6月4日,OpenAI宣布Mac版ChatGPT新增“录音”功能,助力团队协作效率提升。用户可通过新按钮录制音频并实时转录,生成包括摘要、关键点等内容的结构化笔记。此功能无需参与会议即可生成笔记,同时支持Google Drive、Dropbox等云平台集成。此外,ChatGPT可从用户文件中提取数据,解答具体业务问题,并通过Canvas工具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生成报告。Pro、Team及Enterprise用户还可利用Anthropic的MCP协议扩展工具兼容性,目前Replit、Atlassian等公司已采纳该协议。OpenAI强调,数据使用严格遵守权限设置,不用于模型训练。
原文链接
标题:从娱乐到办公,AR眼镜正在发生“生产力转向”
正文:尽管XR设备发展已有近十年历史,但在Vision Pro推出前,几乎没有人在意其作为办公工具的可能性。此前,这类设备的主要亮点集中在游戏和观影等娱乐场景,而非生产力应用。
直到Vision Pro发布后,苹果大力推广办公场景的概念,XR设备作...
原文链接
标题:百度文库入协同:一场不意外的“意外”
文 | 光子星球
文库和网盘在百度内部的重要性正进一步提升。李彦宏2025年OKR中明确指出,“文库、网盘加速增长”。如今,百度搜索页面已将文库和网盘列为一级入口。
百度近期接入DeepSeek后,文库和网盘同步上线了DeepSeek-R1满血版。该模型支...
原文链接
2025年初,百度与阿里相继宣布在AI to C应用上的重要进展。百度通过整合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推出“自由画布”AI产品,聚焦多模态内容生成。阿里则将AI应用“通义”从阿里云分拆,并入智能信息事业群,同时调整团队。两家公司都选择年轻代言人来吸引年轻用户,百度文库选用丁禹兮,夸克则继续启用王俊凯。此外,两家公司都在探索生产力工具的AI应用,如百度文库的智能PPT、智能写作等功能,夸克的AI搜索、AI写作等。百度文库付费用户增长显著,年同比增加60%,主要由AI功能推动。
原文链接
标题:ChatGPT升级为高效生产力工具
今天,OpenAI 发布了 ChatGPT 的新功能 Canvas,这是他们在 10 月份宣布的“ChatGPT 写作和编程新方式”。现在,用户可以在 ChatGPT 中完成写作和编码项目,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
OpenAI 在 Web 版上展示了这一新功...
原文链接
美图在AI浪潮中的转型与探索
在生成式AI的背景下,美图作为一家曾经以爆款产品闻名的公司,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通过自研视频大模型Sora与DiT架构的升级,以及今年影像节上多款AI产品的发布,美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VIP用户数突破千万,AI应用营收更是达到亿级规模,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盈利。
面对AI时...
原文链接
#WAIC2024前瞻:AI狂飙一年,影响几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举行,AI技术成果将集中展示。尽管大模型成本下降,但杀手级应用尚未显现。70%-80%的美国白领广泛使用AI工具,日活数千万,而中国一线城市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国内AI巨头对B端与C端应用路线存分歧,多数聚焦于知识工作者。月之暗面等公司追求AI生产力提升,强调深入工作流程。然而,明星产品如Sora和GPT-4的体验仍受限于Demo阶段。AI生产力工具的To B或To C之争可能是个伪命题,实际关注点在于如何提升办公效率。阅读更多关于AI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文章。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