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财联社10月27日电,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ETF数量已达105只,总规模达3000亿元。自科创板“1+6”改革实施以来,四个月内新增21只ETF上市,覆盖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指数,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等行业主题。资金持续流向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市场对科创板相关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财联社记者 沈娇娇)
原文链接
最新研究显示,AI技术的普及并未缩短工作时间,反而让员工每周多工作3.5小时,休闲时间减少3.2小时。这项名为《AI与延长工作日》的研究由埃默里大学Wei Jiang教授牵头,分析了2022年生成式AI推出后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AI提升了生产力,但效率红利主要惠及企业老板和消费者,员工因议价能力有限难以分享成果,甚至被迫延长工作时间,导致满意度下降。部分职业如软件开发,因需调整协同流程,工作时长进一步增加。然而,多数员工认可AI工具对生产力的提升。该研究已在《The Register》上公开,为理解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17日,绚星智慧科技(NASDAQ:YXT)发布四大核心业务,重构企业智能生产力新范式。针对MIT报告中仅5%的AI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困境,绚星推出“智立方AI Box、绚才TalentNova、睿学NeoLearning、慧销SaleSmart”,覆盖工业级AI标准、人才管理、企业培训和销售赋能领域。其智能生产力战略强调AI技术、人才与组织协同,推动企业从“人力驱动”转向“人机协同”。生态合作方面,与Moka、倍智等厂商深化协同,打破系统壁垒,构建动态预测能力。同日,公司品牌升级为“探无限、敢突破、共未来”,标志向AI科技企业的全面转型。分析师认为,此次发布定义了AI时代生产力新范式,为企业智能化提供清晰路径。
原文链接
8月27日,联想在36氪主办的“AI Partner百业大会”上发布联想百应智能体2.0,这是国内首个面向企业的L3级AI服务智能体。该智能体具备自主规划、按需生成和闭环解决能力,可深度融入企业高频场景,实现AI从“响应式助手”到“协作级伙伴”的跃迁。升级后的智能体覆盖三大场景:AI运维(如IT码上解)、AI办公(如超级员工应用)和AI营销(如零门槛设计与传播)。此外,新增五大AI核心技术,包括感知规划、上下文增强、多工具调用等,破解中小企业工具使用痛点。即日起至9月1日,企业用户注册可抢先体验并享8大权益,助力智能化转型。
原文链接
标题:一文看懂“人工智能+”:十年一遇的大机遇
昨晚,一份重磅文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刷屏朋友圈,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作为AI行业的从业者,我读完后感到无比兴奋。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可能远超十年前的“互联网+”指导意见。当年很多人没看懂“互联网+”,结果短短几年内,美团、滴...
原文链接
标题:不用AI就被淘汰?国外工程师:“10倍生产力”太荒谬了
当“AI 10倍工程师”的论调充斥社交媒体,“不用AI就会被淘汰”的焦虑席卷而来时,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AI真的能带来编程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吗?国外工程师Colton Voege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和看法。
几个月前,Colton陷入...
原文链接
AI不会让你成为10倍工程师
工程师科尔顿·沃奇因社交媒体上“不会用AI就会落后”的观点陷入焦虑,但经过测试多种AI开发工具后,他发现这些工具并非万能。AI擅长生成样板代码和简单脚本,但在处理大型代码库时表现不佳,容易出现上下文理解错误、虚构代码甚至引发安全漏洞等问题。他认为,AI需要工程师引导...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工程师科尔顿・沃奇通过实测Claude Code、Cursor等AI工具,反驳了‘AI提升10倍生产力’的说法。他指出,AI在写样板代码和简单脚本时效率较高,但在理解大型代码库上下文或修复复杂问题时常出错,甚至虚构代码导致安全漏洞。他认为,AI只是辅助工具,仍需工程师引导,且软件开发涉及的多环节(如代码审查、产品设计)难以全面提速。此外,工作核心更多在于阅读与思考,而非单纯敲代码。沃奇提醒同行勿被‘AI取代论’裹挟,并呼吁管理者摒弃‘10倍效率’幻想,信任工程师的专业判断。这位曾创立教育类AI工具公司Mimir的工程师,分享了自己的理性视角,鼓励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原文链接
标题: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AI正成为更强生产力
正文:
一年前,行业聚焦于大模型参数与能力,而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轻量级Agent系统和AI应用解决方案成为主流。AI厂商更注重商业化落地能力,展示产品与客户案例。
MiniMax展台展示了MiniMax Agent、...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2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阿里云副总裁叶杰平在会上表示,2025年是Agent落地元年,企业级智能体突破对话局限,迈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架构,推动复杂任务自动化和AI从搜索工具向自主服务载体转型。他指出,行业生态正迎来‘Agent优先’时代,交互方式将实现机器主动服务于人,并通过持续进化完成复杂任务。当L3智能体成为产业基座,预计将引发涌现智能与生态自组织驱动的指数级生产力革命。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