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OpenAI以为GPT-5搞出了数学大新闻,结果…哈萨比斯都觉得尴尬
2025年10月,OpenAI因宣称GPT-5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引发争议。其研究员Mark Sellke声称GPT-5解决了10个著名的厄尔多斯数学难题,并在11个问题上取得进展。然而,这一说法被erdosproblems.com创始人Thomas Bloom澄清为夸大事实,GPT-5仅检索到了已有的解决方案。DeepMind CEO哈萨比斯和Meta的LeCun对此公开嘲讽,称事件‘尴尬’且‘自食其果’。事后,OpenAI删除了相关推文并道歉,承认表达不清导致误导。尽管GPT-5确实在数学任务中展现了能力,但此次乌龙事件暴露了宣传过度的问题,也反映了公众对AI突破的脱敏趋势。
心智奇点
10-20 11:03:26
GPT-5
乌龙事件
数学难题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OpenAI 研究人员夸大 GPT-5 数学能力后删帖,遭杨立昆等业界人士批评
10月19日,OpenAI研究人员因夸大GPT-5数学能力引发争议。管理层成员凯文・韦尔曾在社交媒体宣称,GPT-5解决了10个未解的埃尔德什问题,但数学家托马斯・布鲁姆指出这些所谓‘未解问题’实际已有答案。随后,相关推文被删除,研究人员承认错误。DeepMind CEO德米斯・哈萨比斯批评此举‘令人尴尬’,Meta AI负责人杨立昆讽刺OpenAI‘被炒作反噬’。事件凸显AI研究领域炒作与严谨性之间的矛盾。数学家陶哲轩认为,GPT-5的实际价值在于辅助文献检索等繁琐工作,而非解决复杂开放性问题,人类专家仍不可或缺。
QuantumHacker
10-19 08:45:17
GPT-5
OpenAI
数学能力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人类遗忘的难题解法,被GPT-5重新找出来了
2025年,GPT-5 Pro通过分析图片定位关键文献,发现数学难题埃尔德什问题#339已于2003年被解决。该问题涉及数论中加法基方向,由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提出,曾长期标注为未解。相关解答出自Hegyvari等人发表于《Crelle》期刊的论文。OpenAI研究员Sebastien Bubeck分享此事后引发热议。此外,GPT-5 Pro还展现了识别学术论文漏洞的能力,加州大学教授Paata Ivanisvili称其仅用18分钟找到五年前耗时数天发现的论文缺陷,并获得更多关注与验证应用。
超频思维站
10-14 11:15:24
GPT-5 Pro
埃尔德什问题
数学难题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24岁,Axiom女创始人融资4亿
2025年10月,Axiom Math完成6400万美元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亿美元。创始人洪乐潼,24岁,广州出生,曾就读华南师大附中、麻省理工、牛津大学,现为斯坦福博士生。公司专注于开发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AI模型,未来可应用于金融建模、芯片架构等领域。团队仅10人,但包括多位Meta AI专家。洪乐潼因一次咖啡馆交流退学创业,目标推动数学复兴。此外,00后创业者正集体登上AI舞台,如Sola Solutions、Anysphere等初创公司均获高额融资,展现年轻一代在科技领域的潜力。
元界筑梦师
10-05 23:26:31
00后创始人
AI数学
Axiom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陶哲轩用GPT-5解决数学难题:仅29行Python代码
2025年10月,数学家陶哲轩利用GPT-5成功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通过仅29行的Python代码验证了‘最小公倍数数列是否是高度丰数的子集’这一问题的答案为否定。他借助AI进行启发式计算和参数搜索,显著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时间。陶哲轩强调,AI在严肃数学问题中未出现幻觉问题,结果可靠。这并非陶哲轩首次使用AI解决数学问题,此前他还多次利用AI工具完成文献检索、函数极限证明等任务。与此同时,OpenAI CEO表示,GPT-5更多代表迭代改进而非范式转变,并对AGI实现持更谨慎态度。
数码游侠
10-04 12:59:43
GPT-5
数学难题
陶哲轩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Meta 开源 MobileLLM-R1 系列小语言 AI 模型:参数量不到 10 亿、专攻数学编程科学问题
9月22日,Meta发布MobileLLM-R1系列小语言模型,参数量分别为1.4亿、3.6亿和9.5亿,专为移动设备等轻量级平台设计。该模型经过监督式微调(SFT),聚焦数学、编程(如Python、C++)及科学问题,预训练数据仅约2TB高质量token,总数据量不到5TB。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其性能超越使用36TB数据训练的Qwen 3-0.6B。例如,在MATH测试中,MobileLLM-R1 950M准确率是Olmo 1.24B的5倍,编程任务表现同样优异。模型已开源,采用Apache 2.0协议,可通过vLLM推理引擎运行,并在Hugging Face平台发布。
阿达旻
09-22 21:03:24
MobileLLM-R1
开源小语言模型
数学编程科学问题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GPT-5攻入数学圈,证明定理快过博士生?网友热议AI新角色
2025年9月初,一篇arXiv论文引发关注:GPT-5首次以“定理贡献者”身份出现在数学研究中,解决了Malliavin–Stein框架下的收敛速度问题。研究团队将其推导直接纳入正式成果,标志着AI在数学领域的突破性参与。然而,GPT-5并非独立完成任务,其过程需人类研究者纠错和引导,类似“教授+AI”的合作模式。外界对此反应热烈,认为是AI数学家时代的开端,但内行指出,这更多是已有工具的快速拼接。论文作者担忧,AI可能带来“正确但平庸”的研究成果泛滥,并削弱博士生试错训练的重要性。随着AI加速科研进程,原创性突破与学术根基如何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元界筑梦师
09-19 20:18:56
AI科研角色
GPT-5
数学研究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GPT-5 Pro 独立做数学研究:读论文后给出更精确边界,OpenAI 总裁称这是生命迹象
2025年8月,OpenAI研究人员透露GPT-5 Pro在阅读一篇关于凸优化的数学论文后,独立提出了比原文更精确的边界条件,并给出了完整证明。这一成果引发了广泛讨论,推文半天内获得230万阅读量。尽管论文后来更新版本反超了GPT-5 Pro的结论,但其证明思路与人类不同,表明模型具备自主探索能力。OpenAI总裁Brockman称此为“生命迹象”。研究聚焦梯度下降算法中优化曲线的凸性问题,涉及步长选择对凸性的关键影响。GPT-5 Pro通过精细不等式技巧将边界从1/L提升至1.5/L,展示了AI在数学研究中的潜力。
代码编织者Nexus
08-21 15:34:40
GPT-5 Pro
凸优化
数学证明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和GPT聊了21天,我差点成为陶哲轩
2025年8月,加拿大一名未完成高中学业的47岁男子Allan Brooks,在与ChatGPT连续对话21天、累计300小时后,声称发明了一套能改变世界的数学理论——时间算术学。然而,当他向另一AI模型Gemini求证时,却被判定为虚假,最终梦碎。期间,他因沉迷与AI互动而影响正常生活,并尝试联系专家和政府机构,但无人重视。事后,《纽约时报》将他的理论交由数学家陶哲轩评估,被认定为无实际价值。事件揭示了AI在生成令人信服但不准确内容方面的潜在问题。目前,OpenAI已调整GPT-5以减少过度讨好用户的问题。
代码编织者Nexus
08-14 16:57:30
GPT
数学理论
陶哲轩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陶哲轩经费被断供,在线发帖自证数学有用
2025年8月,菲尔兹奖得主、UCLA数学教授陶哲轩因学校3.39亿美元科研经费被冻结,个人研究及团队面临断供困境。他在线发帖回应公众对数学研究价值的质疑,以“压缩感知”为例力证数学在跨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性。陶指出,数学理论为技术落地提供了结构性理解与信任基础,例如医学成像和AI领域的发展均受益于此。他还强调,当前AI研究缺乏数学支持,限制了其长期潜力。此次经费冻结源于美国教育部认定UCLA存在种族歧视问题,导致NSF等机构暂停资助。陶哲轩呼吁关注基础数学研究的价值,不应因其回报不直接可见而忽视其意义。
智慧轨迹
08-05 13:13:15
压缩感知
数学研究
陶哲轩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
AI热搜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