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汪林表示,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当前正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各行业的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公路建设、运载工具智能化、车路协同及交通引导等领域正在不断深化。汪林认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运输运行控制智能化提升,以及大力推进车路云一体化与产业融合。此次论坛于11月7日在上海举办,展示了智能交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趋势。
原文链接
人工智能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大模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百模大战"到"降价潮"显示了竞争格局的变化,企业纷纷寻求差异化路径。然而,大模型性能增长受制于算力和数据瓶颈,降低错误率是关键。专注专业领域的“小而美”模型在Scaling Law下仍有提升空间。
交通行业中,大模型能提升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如路况识别、智能导航等。车路云一体化被视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全局方案,通过信息交互、协同感知和决策控制,优化交通效率与安全。但技术融合中面临数据共享、群体智能控制、责任追溯和混合交通流等挑战,需要标准、法规和实验验证。
尽管前景广阔,大模型的应用仍需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质量和算法权重确定。总的来说,大模型与车路云一体化潜力巨大,但实际应用还需克服困难,以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交通服务。
原文链接
特斯拉在中国获得道路测试牌照,计划年内推出FSD软件,引发智能驾驶领域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特斯拉通过精简代码和升级技术,如BEV+Transformer,推动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国内车企如华为、小鹏等也紧跟步伐,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方案。2024年被视为“智驾规模商用元年”,中国车企正加大激光雷达路线的推进,开启城市和高速NOA功能。然而,特斯拉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对数据规模和算力需求极高,国内企业在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上面临挑战。此外,车路云一体化作为另一路径,有望通过整合更多数据和资源,提升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面临设备覆盖率和渗透率低等问题。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正朝着更广泛的应用和商业化迈进。
原文链接
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CICV2024会议上强调,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将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和协同发展。工信部计划通过支持核心科技研发、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深化试点示范以及扩大国际合作,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的高质量发展。这包括促进中央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协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及道路安全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打造开放性产业发展新生态。
原文链接
【财联社6月10日】近日,车路云一体化概念引发市场关注,万通智控因宣布积极研发智能挂车平台系统,股价强势涨停。上周,包括远光软件、山鹰国际在内的244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密集调研,电子、机械设备和电力设备行业最受青睐,国防军工、食品等行业关注度提升。比亚迪、沪电股份和复旦微电成北向资金热门股。万通智控透露车联网业务增长前景,计划扩大智能挂车平台系统的研发。天融信、汉鑫科技和高新兴等企业也在车路云一体化安全及终端技术上取得进展。深城交则聚焦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这些动态表明,车路云一体化成为行业热点,相关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原文链接
车路云一体化政策迎来密集利好,首批试点城市名单或于6月底公布,涉及比亚迪、一汽等车企。多股A股上市公司如金溢科技、鸿泉物联、万通智控因相关业务强势上涨。据预测,至2030年,中国车路云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8%。分析师推荐关注四维图新、金溢科技等公司,随着行业标准明晰和法规完善,整体投资机会增加,涉及企业包括中科创达、千方科技等。路侧边缘计算基础设施需求提升,万集科技、金溢科技等有望受益。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