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2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启动2025年度中试平台培育储备征集申报工作,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化工和新材料及园区载体六大领域。集成电路领域重点解决国产化验证;人工智能领域强化AI赋能产业化;生物医药领域推动绿色智能化平台建设;高端装备领域加快国产化适配;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强化技术验证与工艺熟化;园区载体类则突出产业承载功能。此次征集旨在推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助力上海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原文链接
10月16日,奕算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珲,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研发及芯片产品销售等业务。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奕行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奕行智能官网介绍,公司专注于智能汽车领域的计算芯片研发,致力于为智能汽车提供领先的计算解决方案。此次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其在AI与集成电路领域进一步扩展布局。
原文链接
9月26日,企查查数据显示,上海大为捷敏技术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设计、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以及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软件开发等业务。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大为股份全资持股。这一新设子公司标志着大为股份进一步拓展AI及集成电路领域布局,引发市场关注。
原文链接
9月3日,上海烨知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上海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为股东,注册资本从100万人民币增至约129.6万人民币。该公司成立于今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政,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领域。目前,公司由李政、上海厚成至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及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此次入股展现了蚂蚁集团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同时也凸显烨知芯科技在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
原文链接
9月1日,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推动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据统计,申万行业分类中102家A股芯片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66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3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7家扭亏,15家减亏。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产业链各环节均呈现需求上升、产能利用率攀升的积极态势,行业整体预期乐观,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原文链接
8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他提出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突围,加速创新药械发展和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陈吉宁还呼吁创新科技攻关模式,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激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研发中心的活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会议表彰了为上海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财联社)
原文链接
8月22日,江苏省RISC-V产业联盟在苏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并举办创新发展交流会。RISC-V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在AI智能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苏州积极推动以RISC-V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前已拥有超过380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苏州在RISC-V领域集聚了国芯科技、睿芯集成、微五科技等一批创新企业,构建了从IP核设计到芯片研发及应用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为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财联社、苏州新闻网)
原文链接
8月1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行业,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同时,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提升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效率,加速工业场景落地应用,助力上海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原文链接
8月14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布局,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鸿蒙系统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此外,我国人工智能实力实现系统性跃升,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与发展成绩。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4日,上海市发布《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自8月1日起施行。措施明确支持企业参与‘探索者计划’,吸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加入,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布局研究项目,并快速响应紧迫选题。同时,政府将通过多项举措强化企业科研主体地位,包括支持产学研合作、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设立公益基金等。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达到一定标准可获财政补助,使用科学仪器设施享费用补贴,符合条件的基础研究支出可享税收优惠。措施有效期至2030年7月31日,旨在推动上海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