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AI潮玩和玩具市场持续升温。上半年推出的AI潮玩Fuzozo芙崽由珞博智能打造,按性格分为5种颜色,需订阅付费互动。优必选推出AI宠物“萌UU”,年卡99元。儿童向AI玩具形态多元,售价300-500元,主打陪伴与教育。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AI+传统玩具”和“AI+潮玩”产值将达约5000亿元。资本热情高涨,2024年至今已发生近3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IDG、高瓴等机构。广东玩具产业加速布局AI,预计新增超1000亿元产值。奥飞娱乐基于IP推出AI玩具,如喜羊羊超能铃铛娃娃,年销量达120万件。隐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专家呼吁加强数据加密。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体验需优化,核心技术多依赖外部模型,成本被压至低价。订阅模式考验长期吸引力。
原文链接
2025年,AI应用市场呈现出‘既强大又平庸’的矛盾现象。尽管部分产品如DeepSeek、豆包等用户量庞大,但留存率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许多AI应用昙花一现。月之暗面和腾讯元宝曾通过大规模营销迅速崛起,但随着投入减少,用户迅速流失。数据显示,主流AI应用月活不足20%,30日留存率不到1%。此外,AI应用在商业模式上面临挑战,盈利难、成本高成为普遍问题。专家指出,AI原生应用需突破单人交互模式,实现多智能体跨平台协同,才能真正释放潜力。
原文链接
5月30日,“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最新AI产业趋势报告中警告,领跑AI领域的OpenAI等公司可能难以应对价格战带来的挑战。报告指出,顶级AI模型训练成本近八年涨了2400倍,但推理成本两年内下降99.7%,这削弱了头部企业的定价权。米克尔认为,通用大模型虽潜力巨大,但其高投入与低回报模式面临质疑。目前,OpenAI、xAI和Anthropic的估值已达4000亿美元,但年化总收入仅120亿美元,需950亿美元资金支持。米克尔以优步和特斯拉为例,强调烧钱阶段的必要性,但也提醒投资者谨慎押注,建议只投资可承受损失的金额。
原文链接
谷歌正通过AI重塑搜索,推出AI Overviews和AI Mode,试图将搜索结果从信息入口转变为信息终点。然而,此举大幅削弱了用户点击网站的需求,影响传统广告收入。AI Overviews以摘要形式呈现结果,减少点击率;AI Mode则用生成式回答取代链接列表,直接改变用户行为模式。2025年,13.14%的查询触发AI Overviews,较1月增长一倍,尤其在科学、健康等领域变化显著。谷歌搜索广告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73.6%,但生成式AI的崛起正加速用户习惯转移,ChatGPT周活用户已超8亿,威胁谷歌市场主导地位。谷歌搜索市场份额跌破90%,并持续下降,若移动搜索份额下滑,其广告垄断或将终结。2025年被视为转折点,谷歌面临商业模式的深刻危机。
原文链接
标题:中国AI的商业模式,“错位”了吗?
我每天用多个AI:Kimi、DeepSeek、豆包、智谱、通义,对比它们的回答差异。我发现这些AI今年推出了许多通用应用,类似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自带应用。
这些应用包括:
1. 信息获取:联网搜索、网页摘要、深度思考;
2. 研发:机器翻译、论文阅读、代码生...
原文链接
近日,潞晨科技宣布暂停DeepSeek API服务,引发业内热议。DeepSeek因开源模型热潮备受关注,腾讯、百度等公司接入后股价一度上涨。然而,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指出,MaaS(模型即服务)模式在中国面临严重亏损,满血版DeepSeek-R1每日输出1000亿token,月收入约4500万元,但机器成本高达4.5亿元,亏损4亿元。尤洋强调,亏损源于用户体验不佳及高昂机器成本。尽管DeepSeek声称理论成本利润率可达545%,但尤洋质疑其计算方式,并表示MaaS商业模式在中国短期内难以盈利。此言论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其否定DeepSeek。潞晨科技转向视频大模型领域,其开源的Open-Sora 2.0登GitHub趋势榜首位,AI视频生成平台Video Ocean也获成功。尤洋计划聚焦算力平台与视频大模型,避免同质化竞争。他表示,国产芯片虽有差距,但仍有优化空间。
原文链接
标题:投资人工智能的四个原则
(1)人工智能企业多为小而精的团队,即便全球最大的OpenAI也仅170余人。核心在于模型而非功能,若需大量程序员,则可能是伪人工智能公司。
(2)人工智能企业高度依赖数据与算力,若数据量不足或未大量使用GPU,可能并非真正的AI公司。
(3)当前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商业模式明确,不同于早期互联网行业的迷茫。目前技术多以人工专家服务结合AI实现“结果即服务”(RaaS)。人工与智能相辅相成,东西方智慧亦可互补。
(4)人工智能企业的价值链较短,不像传统企业软件需多环节协作。其价值链分析简单明了:用户侧吸引海量用户以获取新数据,形成正向循环;供给侧引入生态伙伴,如MCP趋势所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作者:吕建伟。
原文链接
自ChatGPT引爆全球,国内外大模型纷纷登场,AI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然而,软件厂商在接入大模型时面临用户活跃度低、付费意愿弱等问题。厂商们急于接入AI,源于技术焦虑、产品升级需求及抢占市场话语权的多重动因,但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期。目前主要模式包括Freemium、按量收费、增值服务捆绑及To B定制化方案,各有优劣。现实困境在于用户对AI功能价值认知不足、功能同质化严重及缺乏差异化体验。厂商需思考如何精准定位场景、打造差异化设计,并重构价值兑现机制。AI的下半场已开启,轻量模型、专属模型定制化、AI插件平台化及大模型基础设施价格战等趋势值得关注。
原文链接
标题:估值20亿的机器人,破产了
报道I投资界PEdaily
这是一记刺耳的警钟。
曾风靡一时的美国AI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正式关停,旗下主打儿童情感机器人Moxie迎来最后的告别。
创始人Paolo Pirjanian博士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对产品的完美性有着极高的执着。...
原文链接
标题:赛博恋爱:AI情感陪伴的机遇与挑战
虚拟世界正孕育着一个数百亿规模的情感陪伴市场。大模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AI情感陪伴类产品的兴起,国内外多家科技公司推出了如星野、猫箱、X Eva等产品。尽管AI本质上缺乏真实情感,但许多人仍将其视为情感出口。
近期,“裴时蕴”角色消失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虚拟社...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