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国AI博士生“人手10篇顶会”,欧洲同行质疑
一位欧洲博士在机器学习社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关于美国与欧洲博士研究效率的巨大差异的讨论。
这位欧洲博士表示,自己在欧洲大学攻读AI、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博士学位,已完成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期刊论文,另一篇是会议论文,均以一作身份发表。他还参与了产业界的工作,为合作公司编写了许多生产级代码。
然而,当他看到美国同背景的博士履历时,感到非常惊讶。美国博士生几乎人手十篇顶会论文,如CVPR、ICML、ICLR、NeurIPS级别,而且五篇是一作。他认为这些人似乎不需要睡眠,也不比自己聪明,只是更加高效。
他反思,每当自己有了新想法,总能在几个月后发现斯坦福或DeepMind的博士生已发表了类似研究。深入理解这些论文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不可能仅用2-3个月完成。他疑惑,这些博士是如何做到如此高效的?
美国学术界被认为存在一种非常“卷”的文化和工作氛围。有人提到,美国顶尖CS项目中的研究生一周七天工作,每天超过10小时,全年无休。同时,美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这使得研究团队规模庞大,要求更高,产出更多。
此外,资源差异也是关键因素。美国顶尖实验室拥有昂贵的GPU集群,能快速训练或微调复杂的模型,提升迭代速度。相比之下,欧洲的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研究进展较慢。
最后,知名机构的“名人效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知名机构和大公司的联系提供了额外资源和支持,使这些论文更容易被接受。但也有人认为,欧洲博士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只关注顶尖项目而忽略了普通大学的情况。
总之,美国博士生的高产出得益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丰富的资源以及“名人效应”,但这种现象也可能被夸大,实际研究过程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7622.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工信部: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 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025-07-18 15:41:34
宇树王兴兴,A股上市辅导公告了
2025-07-19 14:52:30
黄仁勋与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单独会面 双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单独交流
2025-07-18 17:44:24
425 文章
6574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23:09:27
-
2025-07-20 22:09:17
-
2025-07-20 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