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长 Klaus Mainzer: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通关秘籍,藏在思想史里 GAIR Live | 018
正文:
德国顶尖科学家 Klaus Mainzer 将《易经》称为“二进制祖先”,并指出下一代 AI 需要“人文学者的想象力”才能突破。他认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或许需要从思想史中寻找答案。作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长和复杂系统理论权威,Mainzer 在雷峰网的专访中回顾了 AI 的发展脉络,并指出了 AGI 面临的哲学困境、工程创新的全球转移以及教育系统变革的迫切性。
Mainzer 强调,AI 的每一次跃迁都离不开哲学家、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的支持,人文与科学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他指出,现代 AI 虽然在数据驱动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形式化思维存在局限性。他引用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被根岑克服的例子,表明 AI 的逻辑困境并非不可逾越。然而,AGI 的核心挑战在于“具身性”(Embodiment)。机器可以模拟情感,但无法拥有“灵感”或真正的创造力。未来或许能通过神经生物学创造出具备情感和创造力的人造有机体,但这将带来伦理和法律上的巨大挑战。
技术层面,当前 AI 架构仍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和图灵机理论。Mainzer 指出,图灵不仅奠定了数字计算的基础,还在晚年研究了复杂系统的涌现现象。这一思想启发了 Mainzer 的书系《复杂系统、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进展》,探索从符号计算到复杂结构涌现的研究路径。
Mainzer 认为,量子计算的叠加原理等新技术有望解决医学影像重构等高风险领域的精度问题,成为可解释性 AI(XAI)的关键。然而,21 世纪的竞争已从“理论创意”转向“工程实现”。他以量子通信、火箭技术和特斯拉为例,强调欧洲虽有理论创意,但技术突破多发生在美国和中国。
面对 AI 时代对人才的需求,Mainzer 呼吁教育系统进行整合性变革,消除学科壁垒。他批评当前计算机科学教育过于侧重编程,而缺乏建模能力。物理学家的“系统思维”和“建模世界”的能力才是未来突破的关键。他鼓励年轻一代保持开放心态,在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人文学科的边界上寻找连接。
最后,Mainzer 提醒人类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与责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无法停止创造的物种,但这种力量也赋予了我们摧毁的能力。我们必须同时承担起对气候危机、能源问题和所有物种的伦理责任。
完整采访:https://youtu.be/E8H7jzKO0do
-
2025-11-07 17:03:30 -
2025-11-07 17:02:24 -
2025-11-07 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