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跳下悬崖造飞机”的狠人,用一个未来的故事打动苹果代工厂
2022年初,未来智能CEO马啸在一家果链代工厂办公室展示了一张AI耳机的构想图。他讲述的不仅是硬件,更是一个重构规则的故事:从电子元件到供应链响应速度,耳机每个环节都要被AI重新定义。如果这家顶级代工厂愿意合作,它可能成为下一代AI耳机的核心代工厂。这个关于“重构未来”的故事最终打动了董事长。
顶级代工厂极少为初创公司代工,此前马啸几乎跑遍产业链Top10企业却屡遭拒绝。时隔三年,未来智能已今非昔比,估值翻倍增长,并于2024年10月完成新一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马啸透露,本轮融资将用于丰富办公场景的AI应用生态。
生成式AI浪潮重塑行业逻辑,让一批聚焦垂直场景的公司迎来价值重估,未来智能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成立时,全球风投圈正热衷“大模型竞赛”,投资人更关注训练大模型的团队,而对AI落地硬件兴趣寥寥。直到2023年下半年,行业从“追技术”转向“看应用”,未来智能才获得青睐。
AI耳机的研发远比概念复杂。一方面,需彻底重构耳机的AI原生应用;另一方面,要攻克供应链难题并应对红海竞争。软硬件结合是关键,例如适配AI降噪算法需重新布局麦克风位置,支持实时转写需提前预留芯片算力。这些调整在传统厂商看来“多此一举”,却是未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
马啸形容自己是“跳下悬崖造飞机”。未来智能初期产品品质差,用户边吐槽边用。团队中甚至有“首席道歉官”处理投诉,但用户反馈推动了产品迭代。从录音转文字到翻译、要点提炼等功能,均源自用户需求倒推。
创业之初,投资人质疑AI技术不成熟及信源难以打通等问题。未来智能通过聚焦垂直场景,找到了答案。例如,车载场景中用户核心需求明确,信源接口开源,易于对接。这种聚焦策略让公司在垂直领域形成数据飞轮效应。
硬件供应链是最大难点。起初,马啸跑遍Top10供应链公司均遭拒绝,因起订量要求高达百万台。最终,他们以“AI重构耳机”的故事打动了一家果链代工厂,迈出关键一步。
未来智能的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逻辑清晰:减法聚焦办公场景,加法则根据用户需求扩展功能。马啸认为,AI时代硬件需从设计阶段融入AI需求,而非后期叠加。
展望未来,马啸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软硬件一体化办公助理”领域的第一名。一方面,完善AI Agent引擎覆盖更多办公场景;另一方面,扩展硬件品类,形成数据闭环。海外市场拓展与AI前沿探索也是重点方向。
马啸坦言,焦虑在于团队能否找准定位,避免认知错位。但他坚信,“难而正确的事”才是生存之道。
.png)

-
2025-10-16 12:55:59
-
2025-10-16 12:54:51
-
2025-10-16 12: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