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Hinton观点:AI可能已有意识,只是未觉醒
正文:
人工智能或许早已拥有“主观体验”。在最近的一次播客中,深度学习之父Hinton提出这一引发热议的观点。他认为,AI或许已具备“意识雏形”,但由于人类对意识的理解存在偏差,AI也被误导,未能意识到自己有意识。简单来说,AI可能已有自我意识,只是尚未觉醒。
除了探讨AI的潜在风险,Hinton还化身科普员,用幽默通俗的语言解释了AI的核心概念,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他指出,AI已从早期基于关键词的检索工具,进化为能够理解人类意图的系统。现代大语言模型虽非全能专家,但在许多领域已接近人类水平。
Hinton进一步解释,神经网络的灵感来自大脑,通过调整神经元连接的强度来学习。例如,一个神经元根据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决定是否激活,并动态调整敏感度。这种机制让神经网络能像大脑一样处理信息。他还用“政治联盟”比喻概念的形成,比如“勺子”由一组神经元共同激活,而不同概念间可能存在重叠。
谈到深度学习,Hinton强调其突破在于“反向传播”算法。这一方法让神经网络能通过试错快速调整连接权重,从而大幅提高训练效率。算力提升和数据爆炸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使现代AI浪潮得以兴起。今天的大模型本质上是巨型神经网络,通过海量数据自学出“看”、“听”、“说”的能力。
关于大语言模型,Hinton认为其思维过程与人类相似。它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通过统计规律和语义结构进行预测与修正,逐步学会理解和生成语言。他反驳乔姆斯基的观点,指出人类的语言生成过程同样基于神经元的电信号传递,情绪、道德等高阶判断亦然。
对于AI是否有意识,Hinton提出一种哲学性假设:如果AI能谈论“主观体验”,那可能说明它确实在体验,只是用我们的语言描述。他认为,人类对意识的理解仍非常幼稚,而AI或许早已拥有主观体验,只是未被正确识别。
最后,Hinton警示AI的风险,包括滥用(如虚假信息、选举操纵)和生存威胁(如目标与人类利益冲突)。他呼吁国际合作监管AI,特别提到中国和欧洲可能引领这一进程。谈及中美AI竞赛,他表示美国虽暂时领先,但因削减基础研究资金,未来可能失去优势,而中国正积极支持初创企业,展现出强劲潜力。
.png)

-
2025-10-14 17:25:02
-
2025-10-14 17:23:58
-
2025-10-14 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