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模型即OS,AI云即计算机:阿里的全栈赌注
正文:
“在AGI到ASI的巨大变革中,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吴泳铭在2025云栖大会上的观点乍听大胆,但若放眼多智能体协同的未来,这其实是对技术范式转变的深刻洞察。他提出的不仅是当下趋势,更是支撑多智能体协作的底层框架。
当AI进入多智能体时代,大模型的核心角色将从“应答机”转变为“调度者”,像操作系统管理CPU和内存一样协调智能体的任务、记忆与工具调用。而AI云则不再是单一任务的算力池,而是为整个智能体社会提供动力的“超级计算机”,其软硬件需深度集成。这一构想恰逢吴泳铭回归阿里、确立“AI驱动”战略两周年,展现了阿里云垂直整合的战略布局:只有思想(模型)与躯体(基础设施)由同一大脑指挥,才能实现芯片、模型到生态的协同效应。
大模型即OS:多Agent时代的“中央大脑”
在单智能体场景中,大模型是聪明的工具;但在多智能体协同中,它将成为“操作系统”。正如吴泳铭所言,“未来所有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通过大模型执行任务,LLM成为AI时代的40亿级OS。”
设想市场分析Agent生成报告、内容创作Agent撰写文案、财务审核Agent监控预算的场景,若无全局协调,可能导致资源竞争或死锁。此时,大模型作为“操作系统”的价值凸显:它能实时动态调度、智能仲裁,确保整体目标优先。自然语言成为交互方式,用户无需复杂API接口,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大模型便能完成协议转换与语义对齐,充当统一通信总线。
阿里云正通过三方面强化大模型的“操作系统”能力:一是提升模型内核性能,如通义大模型家族的Qwen3-Max跻身全球前三;二是提供开发工具,如ModelStudio-ADK降低Agent开发门槛;三是优化代码能力,让开发者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模型将其编译为可执行任务。如今,阿里云百炼平台已汇聚20万开发者,创建80万个智能体应用,形成蓬勃生态。
AI云:为每个人提供“超级计算机”
大模型作为操作系统,需要强大的硬件基础。吴泳铭提出,AI云就是承载这一切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传统云计算为企业提供资源池,但多智能体时代将使个人用户的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算力消费将像水电煤一样普及。
阿里云正从硬件到软件重构AI云基础设施:磐久AI服务器支持多种芯片,HPN 8.0高性能网络实现10万张GPU互联,CPFS与OSS提供高吞吐存储服务。此外,无影AgentBay连接大模型与AI云,突破本地设备限制,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超级计算能力。
结尾
阿里云的独特定位在于同时拥有顶级大模型与领先AI基础设施。吴泳铭强调,阿里云的目标是成为智能时代的“水电煤”,将世界级AI能力变为公共服务。这场以全栈能力决胜负的战争刚刚开始,阿里云已布下完整棋局,构筑智能化社会的底层基座。
.png)

-
2025-09-25 16:11:19
-
2025-09-25 16:10:09
-
2025-09-25 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