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一页纸”读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研发向量产落地的关键拐点,2025—2026年被视为规模化验证与商业化加速的窗口期。当前行业呈现“硬件降本”与“软件增智”双轮驱动的态势,B端工业场景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率先发力。例如,优必选Walker S1、小鹏Iron等已进入比亚迪等车企工厂实训。

全球竞争格局初现:海外巨头如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6年量产)和Figure AI凭借AI算法与系统集成占据技术制高点;国内企业依托强大的汽车及3C产业链,在成本控制和快速迭代上形成优势,部分产品价格已下探至10万元级别。

产业链结构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场景应用。
- 上游:价值集中于关节、减速器和传感器三大部件,其中减速器以谐波减速器为主流。
- 中游:本体制造企业类似汽车主机厂,负责技术集成与规模化生产。特斯拉、Figure AI引领技术前沿,国内优必选、小鹏等加速布局。
- 下游:目前聚焦B端工业制造,未来逐步向物流仓储、商业服务和家庭场景渗透。

面临挑战

硬件层面

  • 成本高昂:关节模组和灵巧手是降本核心。
  • 量产能力不足:2025年头部企业仅能实现百至千台级小批量交付。
  • 续航限制:主流产品续航时间有限,依赖电池技术突破。

软件层面

  • 智能泛化能力不足:高质量数据稀缺制约模型训练效果。
  • 实时性瓶颈:动作频率需从50Hz提升至100Hz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

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

2025年被视作“量产元年”,预计长期市场规模将超10万亿元,出货量达7000万台。产业化路径遵循“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的递进逻辑。

主要参与者

  • 海外巨头:特斯拉、Figure AI引领技术方向。
  • 国内企业:优必选、宇树科技等第一梯队崛起,车企如小鹏、广汽通过供应链协同推动降本。
  • 科技巨头:华为、百度等输出AI能力,腾讯、阿里等通过资本赋能初创企业。

重点产业链

  • Figure机器人: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核心零部件占硬件成本70%以上。
  • 特斯拉Optimus:V3版本聚焦灵巧手与语音大模型整合,目标百万级年产能。

人形机器人正迈向商业化爆发前夜,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突破将重塑未来产业格局。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5615.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GPT-5刚出,人们为什么又怀念GPT-4o
2025-08-11 08:57:55
人形机器人再现亿元级订单
2025-09-04 10:59:38
松延动力:7月交付人形机器人105台
2025-08-01 15:08:50
我国已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 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正在研制
2025-09-09 16:20:42
全球四项第一!优必选自研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Thinker登顶全球
2025-09-09 12:12:13
一文看懂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2025-08-10 11:46:37
粉笔事业单位AI刷题班上线,AI产品矩阵全面落地,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5-08-26 15:45:53
7亿用户白嫖ChatGPT,OpenAI怎么从他们身上赚到钱?
2025-08-19 16:08:27
就在明日!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即将揭晓
2025-08-24 15:18:08
Figure向真实世界挤了挤
2025-09-20 19:34:07
马斯克最新指示:机器人接管一切,你在家里躺着数钱
2025-09-02 12:36:39
王兴兴,聊宇树科技上市
2025-08-09 14:34:02
英伟达、富士康合作打造的人形机器人预计 11 月首秀,将成“物理 AI”开端
2025-08-18 23:51:51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