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工人已到岗!时序大模型+Agent掌握工厂生产管控技术
只需一周,一个相当于人类20年经验的“数字技术工人”便能直接上岗。这类基于时序大模型和Agent智能体的技术工人,已在化工、环保、新能源等工业领域承担起生产操作、安全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关键任务。
这些岗位往往复杂且依赖经验积累,如动态合成氨、电解水制氢和垃圾焚烧发电等。随着经验丰富的专家日益稀缺,而生产要求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工人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们不仅能迅速学会工艺流程,还能将老师傅的经验融入算法,成为更稳定、可靠的生产骨干。
秘诀在于,这些数字工人在上岗前已完成大量预训练,如同进入了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师训练营”。因此,它们一到岗就能迅速融入生产现场,执行任务。这种“可复制、可扩展、不会疲劳”的数字技术工人正成为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角色。
让Agent成为工厂老师傅
这一切得益于国内AI团队打造的工业智能体平台“河谷”。河谷构建的智能体具备感知、认知与决策、执行能力,就像一名“数字技术工人”,能听、能看、会思考、可行动。
- 感知:实时获取车间状态,如传感器数据和业务指标。
- 认知与决策:通过导入生产知识,利用大模型输出管理决策。
- 执行:操作工业软件和硬件设备,完成具体任务。
河谷推出了通用岗位的数字技术工人,如设备操作员、工艺班长、能源管理员、安全员等。这些角色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随时上岗。
例如,在绿色合成氨工艺中,数字技术工人替代了传统三班倒的控制班组,自主管理生产并保障稳定性。在垃圾焚烧发电场景中,Agent承担炉排和进风控制任务,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运行效率。
自研时序大模型,训练懂工艺的Agent
河谷的核心创新在于自研的工业时序大模型Geegobyte-g1。它专为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设计,结合大语言模型后,不仅能快速学习工艺文档和专家经验,还能实时优化控制参数,预测趋势变化。
河谷以“工艺类型”而非行业划分训练目标,使Agent能在不同场景间灵活迁移。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和危险废物处置虽属不同领域,但都涉及燃烧工艺,Agent可以跨场景应用。
此外,数字工人的部署速度极快,仅需少量数据微调,最短可在一周内上线。这种快速部署能力对不停运转的产线至关重要。
需求侧:人力困境凸显,AI补位成必然
创始人王筱圃博士表示,许多工厂面临关键技术岗位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不愿从事化工等传统行业。此外,高危工段对无人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工业领域迫切需要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创新:Agent像人类一样“领工资”
河谷平台提供两种合作模式:一次性采购或按需付费。后者按实际工时计算费用,甚至包括“年终奖”,使企业能灵活选择适合的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Agent参与生产,未来年轻人有望从繁琐、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身更具创造性的岗位。
.png)

-
2025-08-27 17:10:13
-
2025-08-27 17:09:59
-
2025-08-27 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