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30万亿细胞中造“纳米火箭”,85后化学博士猛攻癌症
赖才达,剂泰科技创始人,用8年时间将“制药界的SpaceX”从愿景变为现实。公司刚完成4亿元D轮融资,致力于用AI设计纳米材料载体,精准递送mRNA、抗体等药物到目标细胞,实现高效治疗。
故事始于2017年。赖才达在麻省理工博士毕业后,发现AI虽已颠覆传统药物设计,却忽视了药物递送环节——这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人体内30万亿细胞中,病变细胞仅占少数,但传统药物因无法精准靶向,往往“误伤”健康细胞,导致副作用。赖才达形象地比喻:“就像为了击毙一个敌人,结果炸了整栋楼。”此外,传统制剂开发依赖专家经验,效率低下且局限性大。
2020年,剂泰科技成立,专注于用AI设计“火箭”式纳米载体,高效递送药物至肝、肺、肌肉和免疫细胞等关键组织。相比传统方法,AI可大幅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然而,这一领域数据稀缺、成本高昂,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赖才达却看到机会:中国实验成本低、速度快,“AI+中国速度”让试错成本大幅降低,加速了技术突破。
创业初期,团队迅速落地杭州,并得到当地政策支持。但最初立项的8条产品管线全军覆没,赖才达意识到医药研发需要行业沉淀。他引入药企老兵,与大药企合作打磨技术,逐步积累数据与经验。如今,剂泰科技形成了两种商业模式:一是授权纳米递送材料专利;二是自主开发高价值管线并对外授权。
未来3年,剂泰科技将聚焦两件事:验证AI设计的纳米载体在人体中的效果,打通数据链;同时推进商业模式闭环,通过授权获得现金流。5到7年内,赖才达希望将递送精度从“器官级”提升至“细胞级”。更远的目标是,在重大疾病领域取得临床突破,推出爆款新药,真正改变医疗格局。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3503.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英矽智能三度递表:估值大增49%,新旧增长引擎均难破除波动性丨IPO观察
2025-05-16 19:55:34
融资6亿美元,诺贝尔奖团队开发AI制药大模型
2025-07-03 10:08:27
当AI制药企业开始抱团取暖
2024-08-13 09:59:56
AI制药,走出“死亡谷”
2025-06-19 09:51:33
AI入局,能否开启制药行业的下一场革命?
2025-08-13 08:38:33
DeepMind开源生物分子预测模型 诺奖成果将掀起AI制药浪潮?
2024-11-12 17:15:54
晶泰科技破发,AI制药不香了?
2024-07-05 19:07:05
专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应对AI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
2025-03-10 08:25:34
2024全球AI制药融资强势回春
2025-01-23 10:18:45
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又有新突破:Rentosertib二期数据在学术顶刊发表
2025-06-04 09:21:50
AI+医药又有新方向:“数字生理人”有望问世 或突破研发“死亡谷”
2025-03-25 18:12:45
AI制药正在批量制造高价BD
2024-10-24 09:01:13
AI制药打响突围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24-08-22 09:07:21
464 文章
106668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8-14 09:53:33
-
2025-08-14 09:52:24
-
2025-08-14 0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