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当ChatGPT也开始成为微信的模样

今天凌晨,我在刷X时没等到GPT-5的消息,却看到了OpenAI的一篇博客。起初以为是ChatGPT更新了类似“防沉迷”的功能,但点开后,几行英文让我瞬间坐直了——它的理念与微信的“用完即走”如出一辙。

OpenAI提出,他们的目标不是抓住用户注意力,而是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注意力。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停留时长或点击次数,而是用户是否解决了问题并满意离开。这种理念在中文互联网中并不陌生,它让人立刻联想到张小龙和微信的产品哲学。

十几年前,中国互联网还处于流量争夺的蛮荒时代,所有产品都在想方设法黏住用户。而2016年,张小龙提出了“用完即走”,强调好的产品应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而不是无意义地停留。这种克制贯穿微信的设计:启动页永远是蓝色星球,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系统消息极少打扰。最终,微信用尊重时间换来了用户无可替代的信任。

如今,ChatGPT也在追求同样的方向。作为工具,它的使命是解决问题,而非消耗用户时间。OpenAI提到的ChatGPT Agent更是将“用完即走”发挥到极致,甚至无需打开应用即可完成任务。这种理念超越了商业交换逻辑,关注的是生命价值——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真正优秀的产品应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去创造、体验和爱。

然而,无论是微信还是ChatGPT,都面临一个根本分歧:数字世界究竟是桥还是巢?桥的意义在于连接与通过,帮助用户高效到达目的地;巢则吸引人停留,用舒适和刺激让人沉溺其中。微信的聊天、支付是桥,而视频号更像巢;ChatGPT本质上也是桥,但它能否抵御筑巢的诱惑,仍需时间检验。

最高级的智能不应构筑牢笼,而是赋予人类穿越障碍的力量。科技的终极人文关怀,是指向无限可能的旷野,而非安逸的牢笼。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内容创作,我们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是要带用户走向安逸的巢,还是通往广阔世界的桥?那些最伟大的创造,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它们的目的不是让人停留,而是让人出发。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3008.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月费 10 美元?OpenAI 被曝为轻度 ChatGPT 用户推 Go 最亲民订阅
2025-08-02 14:20:17
OpenAI 向 ChatGPT 免费用户开放记忆功能
2025-06-04 07:14:09
ChatGPT正在测试“一起学习”模式
2025-07-08 12:45:41
ChatGPT 被指向未成年用户生成色情内容,OpenAI 承认并着手修复
2025-04-30 19:21:31
OpenAI 新计费模式浮出水面,代码显示 ChatGPT 有望新增每周或终身订阅
2025-05-08 20:37:16
OpenAI“热线电话”技能更新:发短信给 1-800-242-8478 即可生成图片
2025-06-18 11:36:54
OpenAI 被曝向搜索引擎公开 ChatGPT 共享对话内容,后因隐私风险叫停
2025-08-01 16:03:08
OpenAI正为ChatGPT开发办公场景AI代理功能
2025-07-17 11:22:58
ChatGPT 深度研究新增导出为 PDF 功能,可保留报告格式
2025-05-12 16:38:52
ChatGPT 被指诱导用户陷入阴谋论:会计师遵其建议停药、断联亲友
2025-06-16 08:05:01
Cursor重写编程这件事
2025-06-17 18:32:34
ChatGPT 商业推荐被曝引用不可靠信息来源,专家提醒用户勿盲目信任
2025-07-10 17:27:38
ChatGPT用多了会变傻,用得越多人越笨?
2025-06-20 22:05:24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