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Manus的技术复盘与AI应用的未来
过去一周,AI创投圈聚焦于一篇万字长文,主角是曾备受瞩目的Agent创业公司Manus。其创始人季逸超发布的博客《AI智能体的上下文工程:来自构建Manus的教训》避开了裁员、迁址等敏感话题,选择了一次纯粹的技术复盘,引发行业热议。为此,我们邀请了三位硅谷专家从资本、技术和产品视角解读这场事件。
一、资本视角:一场“反向路演”
一位专注AI应用层的硅谷VC认为,这篇长文更像是精心设计的“反向路演”,传递了三大价值主张:
1. 战略性务实:放弃自研模型,专注于资本效率,避免无谓烧钱。
2. 过程性资产:通过四次底层框架重构积累的失败经验,构筑技术护城河。
3. 全球化叙事:以“上下文工程”为核心,将撤出中国市场重塑为全球战略转移,为国际融资铺路。
二、技术视角:AI时代的确定性编排艺术
一位前Google AI主管指出,“上下文工程”本质上是解决大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Manus的四次迭代揭示了行业共同的挑战:
1. 从“提示词工程”到“工具调用”,再到“反思验证循环”,最终走向模块化子Agent架构。
2. 真正的难点在于用确定性工程驾驭不确定性AI,这需要跨领域的复合型工程师。
三、产品视角:从通用工具到垂直解决方案
北美SaaS公司AI负责人认为,Manus的经历反映了从“横向通用工具”向“纵向深度解决方案”的转型必要性:
1. 通用Agent难以商业化,因其价值模糊、信任不足、付费困难。
2. “上下文工程”意味着深度嵌入用户工作流,打造垂直领域的可靠工具。
3. 撤出中国转战海外,因北美市场更成熟,适合高客单价、长周期的垂直SaaS产品。
结语
Manus事件不仅是一则商业新闻,更是AI浪潮下资本、技术与产品联动关系的缩影。它提醒我们:AI应用的未来不在于追求全能助手,而在于深耕垂直领域,为特定场景打造无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png)

-
2025-07-29 01:21:37
-
2025-07-29 00:22:20
-
2025-07-29 0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