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黄仁勋的中国故事陷阱

雨点砸在申能财险大厦的玻璃窗上,王智的手指悬停在IPO数据图表上。他是百亿级半导体基金韦豪创芯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刚结束一场关于半导体并购与上市的研讨。窗外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华为384超节点、国产GPU解决方案等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与挑战。

韦豪创芯成立于2020年,虽不广为人知,但其背靠的韦尔股份是中国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之一,曾完成150亿元并购豪威科技的壮举,跻身全球图像传感器顶级玩家行列。韦豪创芯也投资了地平线机器人、爱芯元智等知名芯片独角兽。

王智的电脑屏幕上,IPO数据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热度。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同比增长318%,43家企业成功上市,募资额同比大幅上升688%。与此同时,英伟达恢复对中国供应H20芯片,国产AI芯片公司纷纷赴港IPO,行业格局悄然变化。

作为一名投资人,王智始终保持冷静。他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已进入“精准击破”阶段,从早期的封测到如今的高技术壁垒领域,国产替代走入深水区,考验投资人专业性。他强调,判断项目的核心在于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成本能否降到盈利水平

在王智看来,通用GPU创业机会已大幅减少,英伟达占据90%以上市场,新玩家难以撼动。而AI芯片公司的客户主要来自政府信创项目和云服务厂商。未来的机会可能集中在AI推理专用芯片、触觉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例如,触觉传感器因与真实世界交互的需求增长,或成为新的增量市场。

谈及人形机器人,王智认为其商业化落地形式未必是人形,而是最适合特定场景的形态。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解决数据采集效率问题,这为低功耗、高性价比的硬件提供了机会。

对于创业者,王智提出两个关键问题:产品解决了多大的市场需求?成本能否降到可盈利水平?这是辨别项目潜力的关键逻辑。他相信,尽管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但半导体作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核心,依然充满无限可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王智以专业与理性寻找破局的答案。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2528.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IDC:车用及工业用半导体有望在2025年H2触底
2025-03-21 09:17:25
英国拟投资10亿英镑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025-06-10 12:48:02
软银的AI版图再扩张!65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创企Ampere
2025-03-20 17:38:43
荷兰计划投资2亿欧元建设人工智能工厂
2025-06-27 15:14:00
英伟达对华芯片供应最新消息:售价将大幅低于先前的H20芯片 预计最快于6月开始量产
2025-05-25 15:23:39
谷歌投资Claude公司内幕曝光:占股14%,无投票权,无董事会席位,无董事会观察员权利
2025-03-12 11:16:59
巨头恐集体“失血”,特朗普重创美国半导体
2025-04-19 10:43:44
芯片之外,中美AI拼的是能源
2025-07-08 13:44:08
“关税大棒”威慑起效?台积电在美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2025-03-04 09:02:39
半导体大佬赵立新,财富三年缩水175.7亿
2025-07-11 15:41:42
AI芯片火爆,但博通太贵了?
2025-06-10 11:46:20
LEAP 2025收获250亿美元投资创历届新高 明年在港举办LEAP East
2025-02-14 14:43:27
台积电砸千亿“份子钱”,给自己挖坑?
2025-03-07 10:23:40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