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训练大模型烧了那么多钱,商业价值到底在哪?
大家好,我是真格基金的戴雨森。我们专注投资全球华人创业者的早期项目,近年来特别关注AI领域,主导或参与投资了Kimi、Manus、Genspark等公司。面对“大模型烧钱”的质疑,我们认为新技术落地需要时间,但生成式AI的应用速度已远超以往。例如,我们投资的Genspark上线45天就实现了3600万美元的ARR,这证明AI产品不仅有用,用户也愿意为其付费。
一、技术变革早期的机会
作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亲历者,我深刻感受到每次技术变革都带来创业与投资的巨大机会。2022年底ChatGPT的发布让我回想起1999年第一次用Google的感觉:简单却强大。与过去AlphaGo等局限于科研的AI不同,ChatGPT真正跨越了技术与大众产品的鸿沟,如今每月有1亿人使用。
在技术变革早期,创业者需懂技术、敏锐捕捉边际变化,同时具备强大的产品执行力。比如Transformer的选择不是靠AB测试,而是靠判断和执行。这种能力是AI创业者对抗大厂的关键。
二、花小钱看未来,值不值?
早期投资像训练AI模型,反馈周期长,但技术变革加速让我们能在更短时间内看到结果。第一批体验新工具的人往往获得先机,例如Devin发布时我试用后大为震撼。AI让执行力更平价,通过Cursor、Manus等工具,想法能快速变成产品。在AI时代,关键在于“做什么”和“选择什么”,即主观能动性(Agency)和品味(Taste)。
三、创造价值,总有办法变现
只要产品能为用户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就有变现可能。以ChatGPT为例,许多人愿意为其支付高价,说明它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AI的能力进化迅速,两年前可能觉得无用,现在已成必需品。随着模型能力提升,用户留存率也会大幅提高。
四、增长靠“魔法体验”,而非投放
很多成功的AI应用如DeepSeek、Manus并未依赖投放,而是靠用户体验驱动自然传播。在技术革命早期,吸引用户的亮点比留存更重要。即使初期留存不佳,只要产品进化速度快,就能从“可有可无”变为“不可或缺”。
五、虚拟雇佣:给AI发工资?
AI可能催生“虚拟雇佣”模式。过去我们为工具付费,现在如果AI能直接完成工作,用户可能愿意按任务量支付报酬。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订阅的价格上限,也解放了人类的注意力。
六、应用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尽管有人担心模型会吞噬应用价值,但我认为模型越强大,应用越能通过专有上下文和环境创造增量价值。例如Cursor、Perplexity虽面临竞争,仍快速增长。未来,AI应用的核心壁垒将来自上下文和环境层。
七、每个人都能当AI的老板
自主完成任务的Agent出现,意味着我们可以成为AI的“老板”。学习如何当好老板,多体验新产品至关重要。AI可能进一步改变组织规模定律,既让小团队高效运作,也让大公司管理更多业务。
AI的发展像烧开水,水已热,或许这次真的要沸腾了。
.png)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
-
2025-07-18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