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型研究显示:AI大热两年半,完全没颠覆我们的工作
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大语言模型(LLMs)被视为技术革新的新增长点。企业争相部署,资本加码投资,生成式AI正快速渗透到各类办公场景。人们既期待它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资,又担心被技术取代。然而,一项来自丹麦的实证研究给出冷酷答案:到目前为止,没有显著变化。
这项研究由芝加哥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合作完成,基于2023年底至2024年的调查数据,覆盖2.5万名员工和7000家雇主。研究聚焦11个受生成式AI影响较大的职业,如记者、教师、客服和软件工程师。采用经济学中的双重差分法评估收入与工时变化,结果显示,在ChatGPT推出一年半后,AI对员工收入和工时的影响微乎其微。大多数职业的收入增长不超过6%,即便在理论上最可能受益的岗位上,如软件开发和市场营销,也未见明显不同。
此外,研究还发现,尽管大多数丹麦雇主鼓励使用AI工具,但员工的收入并未因此显著增加。在2024年的调查中,97%的受访者表示ChatGPT等工具未带来收入增长,估算增幅仅为0.04%到0.2%。即使每天节省超过一小时工作时间的用户,也未表现出更高的薪资或竞争优势。
尽管AI工具确能提升效率,但效率提升并未转化为实际收入增长。研究估算,员工效率提升中仅有3%到7%反映在工资上。AI带来的“红利”更多体现在新任务的出现上,而非减少工作量或增加工资。数据显示,17%的员工因AI承担了新任务,但这些任务并未取代原有工作,而是增加了工作内容。
研究还指出,AI的应用对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教师需检查学生作业是否由AI生成,法律工作者需制定合规规则,软件开发者需适应AI集成。然而,这些变化并未显著减轻工作负担或提高薪资水平。相反,许多人选择将节省的时间用于更细致地完成现有工作,而非放松或增加休息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AI正在改变工作内容,但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显。这一现象与技术史上的其他案例类似,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不总能立刻转化为经济效应。
.png)

-
2025-07-19 22:57:32
-
2025-07-19 21:58:20
-
2025-07-19 2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