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全国第二的城市,兴起了“看不见的电厂”
如今大火的虚拟电厂,没有厂房和机组,不烧煤也不烧气,它到底是什么?
与传统火电厂不同,虚拟电厂更像是一个“智慧聚合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可调节资源(如商业楼宇空调、工厂储能设备、居民智能家电、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编织成一张“智能响应网络”。它能在电力紧张时供电,也能在可再生能源过载时消纳电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拟电厂是一种技术体系,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目前,冀北、上海、深圳、广州、常州、义乌等地均有项目落地。2024年中国虚拟电厂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2630万千瓦,占全球总量的17.5%。
以苏州为例,其全社会用电量达1863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苏州面临电力对外依赖性强、季节性波动明显等问题,虚拟电厂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苏州虚拟电厂项目呈现多主体、多层次的特点,既有自建项目,也有合作项目,最大项目聚合资源达70万千瓦。
苏州虚拟电厂的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2012年苏州就被定为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探索虚拟电厂应用。苏州的负荷侧灵活性能源调控潜力约451.69万千瓦,占最大用电负荷的15%左右。
特色案例包括:以换电站为核心的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全市换电站资源,缓解电网峰谷差压力;以能源中心为核心的虚拟电厂,利用水蓄冷系统参与电网互动,年创收50万元;相城区“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项目聚合多种资源,形成59兆瓦可调度电力,为区县能源管理提供样本。
虚拟电厂不仅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到2030年,虚拟电厂中游设备端市场空间可达5840亿元。苏州丰富的电力用户场景有望培育出世界领先的虚拟电厂聚合商和技术设备制造商,为全球新能源产业贡献力量。
.png)

-
2025-07-20 17:06:49
-
2025-07-20 16:05:44
-
2025-07-20 16: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