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用人工智能分析约会对象,法律上需要注意什么?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Jemima Kelly最近透露,她的约会对象用ChatGPT对她进行心理分析,基于她上千篇文章生成了一份长达八页的档案。起初她不介意,但后来担心类似技术可能被滥用。那么,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公开信息有哪些法律注意事项?

首先,若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则无需被分析人同意。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出,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无需个人同意,但侵权行为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最高院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也明确,公开他人隐私或个人信息可能构成侵权。

其次,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不应上传至人工智能系统。这类信息涉及隐私,上传可能导致泄露,即便企业承诺保密,内部人员或技术合作方仍可能接触到这些数据,技术故障也可能导致信息外泄。

再次,审慎发布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虽然分析可能帮助约会双方增进了解,但当前技术尚不完善,结果可能不准确甚至带有歧视性。公开此类内容可能引发名誉侵权风险,违反《民法典》关于名誉权的规定。

最后,网民应谨慎在网络留下个人信息。随着技术进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分析的对象。普通人若不想被过度了解,应在公开平台上减少个人特征信息的发布,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6594.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机构: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将突破1万亿美元
2025-08-28 17:29:50
意识是量子性的?科学家正试图用机器验证
2025-08-15 16:22:38
天空才是极限?英伟达市值有望在五年内翻倍,原因是……
2025-08-20 10:14:29
国务院: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度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等方式
2025-08-26 17:59:00
知乎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3.7% 将推动人工智能与社区融合
2025-08-27 20:09:17
国务院: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 防范模型的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带来的风险
2025-08-26 17:57:16
谷歌将在美再投资90亿美元 用以扩建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
2025-08-14 18:03:50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在意媒发文: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中意、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
2025-08-19 09:56:25
上海: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训练、推理芯片及端侧芯片的研发应用
2025-09-02 14:35:24
国家能源局:截至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2025-08-26 11:44:52
交通运输部审议《“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2025-08-29 19:43:17
巴克莱银行:AI浪潮有望催生千亿美元以上级并购交易
2025-09-04 19:08:00
AI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高盛:到2030年电力需求将飙升165%
2025-09-03 17:54:10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