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人工智能分析约会对象,法律上需要注意什么?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Jemima Kelly最近透露,她的约会对象用ChatGPT对她进行心理分析,基于她上千篇文章生成了一份长达八页的档案。起初她不介意,但后来担心类似技术可能被滥用。那么,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公开信息有哪些法律注意事项?
首先,若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则无需被分析人同意。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出,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无需个人同意,但侵权行为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最高院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也明确,公开他人隐私或个人信息可能构成侵权。
其次,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不应上传至人工智能系统。这类信息涉及隐私,上传可能导致泄露,即便企业承诺保密,内部人员或技术合作方仍可能接触到这些数据,技术故障也可能导致信息外泄。
再次,审慎发布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虽然分析可能帮助约会双方增进了解,但当前技术尚不完善,结果可能不准确甚至带有歧视性。公开此类内容可能引发名誉侵权风险,违反《民法典》关于名誉权的规定。
最后,网民应谨慎在网络留下个人信息。随着技术进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分析的对象。普通人若不想被过度了解,应在公开平台上减少个人特征信息的发布,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6594.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6,10月22日开启公测
2025-10-22 18:49:40
1000万抽160万,他们用AI疯狂捞钱
2025-10-13 16:00:08
AI重塑零售业!沃尔玛携手OpenAI在ChatGPT上推出购物功能
2025-10-15 04:27:03
硅谷“被蒙蔽双眼”,AI接下来将在哪个领域掀起革命?一文读懂
2025-10-21 16:29:15
阿布扎比重投AI
2025-10-18 16:36:41
超800名科技领袖联合呼吁:停止研发超级智能
2025-10-22 18:51:33
我国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管控达领先水平:中国移动实现智算万卡池在长周期训练场景持续稳定运行
2025-10-14 20:21:39
软银为进一步投资OpenAI做准备:拟借款50亿美元充实资金储备
2025-10-11 10:34:20
硅谷巨头抱团押注AI算力,中国跟不跟?
2025-10-15 10:38:19
扎克伯格再获 AI 人才:OpenAI 前 CTO 新公司联合创始人加盟 Meta
2025-10-12 08:39:06
软银又买入一员大将!将斥54亿美元收购瑞士ABB集团机器人业务
2025-10-09 09:21:24
AMD一夜暴涨4500亿,全球芯片的转折点来了?
2025-10-07 10:49:10
全球 10% 成年人都在用:OpenAI、哈佛大学报告称 ChatGPT 月活用户已达 7 亿
2025-10-11 09:56:58
529 文章
258806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10-23 02:55:30
-
2025-10-23 01:55:15
-
2025-10-23 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