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一批用AI干活的人,已被AI淘汰
如果后人回顾2025年,可能会将其视为赛博朋克的春天。这一年,DeepSeek发布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性能堪比OpenAI o1。随后,中国北京团队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引发科技圈震动。
何潇是一家小型公关公司的合伙人,他发现AI已能承担部分工作,称其为“24小时随时调用的助手”。然而,他也担忧自己会被AI取代。现实中,已有迹象显现:某美妆公司计划用AI代替人工,网文翻译者的收入下降,许多平台的客服已变成AI。
何潇总结道:“AI目前仍是辅助角色,其内容仍有差距,而人的视野和社会连接更具优势。”尽管如此,AI的发展势头强劲,焦虑情绪仍在蔓延。人与AI的合作关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博弈仍在继续。
AI入侵职场,从助手变为“裁员刀”。柳林因公司经营不善和AI快速进步被裁员。她回忆,以往5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1小时就能通过AI辅助完成。领导发现员工“摸鱼”时间过多,便淘汰了一些员工。起初,柳林将AI当作搜索引擎,但后来发现其功能强大,助力显著。
多模态大模型的爆发使AI功能更加多样。柳林举例,AI能在10秒内生成视频脚本,她只需修改部分内容即可交差。她还尝试用AI写网络小说,发现平台对AI写作未完全禁止。
柳林被裁后决定休息,但她认为文案工作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考虑转向团队管理或提前退休。
方维指出,AI难以直接接入政务数据库,生成内容质量不足,仍需人工校准。洪静则表示,AI生成设计图需反复调整关键词,沟通成本依然存在。她认为,设计师更倾向于结合多个AI辅助工作,但沟通难题仍未解决。
柳林坦言,AI虽带来恐慌,但也无法抗拒其诱惑。创意价值有不同层级,小微企业更关注成本节约。未来,审美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AI是藤蔓,人类是根系;AI向上生长,人类需向下扎根。
.png)

-
2025-07-19 22:57:32
-
2025-07-19 21:58:20
-
2025-07-19 2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