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NeuroAI能否引领神经科学走出困境?
城市街道上,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险,避免了一起事故。车载系统迅速反应,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专用神经网络处理器和GPU高速运算,耗电数百瓦,在约100毫秒内完成感知到决策的过程。相比之下,人类司机只需瞬间反应,消耗约20瓦能量,还能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NeuroAI(神经启发的人工智能)试图模仿大脑工作方式,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AI系统。它借鉴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神经元连接模式和注意力机制,旨在解决当前AI面临的瓶颈问题。
AI与神经科学互惠互利。AI研究者从神经科学中获得灵感,而神经科学借助AI模型验证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是现代AI和神经科学的重要工具,彼此促进发展。
NeuroAI的发展始于1945年冯·诺伊曼的论文,提出计算机逻辑与大脑相似性。1958年,Rosenblatt的感知机论文提出神经网络应通过数据学习。尽管遭遇“神经网络寒冬”,突触作为可塑元素的理念延续至今。
基因组瓶颈使动物基于本能执行复杂任务,而人工网络需大量数据训练。大脑通过稀疏脉冲和高噪声容忍实现低能耗。生物系统平衡多目标,而AI系统多追求单一目标。
NeuroAI研究前沿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计算、虚拟神经科学、树突特征集成、昆虫连接组研究、神经流形学习、昆虫级智能机器人和混合信号神经形态系统。这些进展有助于设计更高效、鲁棒的AI系统。
NeuroAI融合神经科学与AI,将带来计算范式的革命,构建更接近生物智能的人工系统。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0693.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
2025-08-14 19:03:49
多家上市企业AI收入激增!政策催化人工智能应用浪潮
2025-08-30 15:53:42
国务院:加快研究更加高效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方法
2025-08-26 17:56:47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激发经济新活力
2025-09-02 08:28:54
美国加州、特拉华州检察长警告 OpenAI:对伤害儿童的行为应当零容忍
2025-09-06 21:38:26
Meta 公司再次重组 AI 团队,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
2025-08-20 09:10:34
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打造算力、数据、模型共性服务能力 加速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025-08-26 18:54:13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企业可优先采用统计模型,再根据需求引入CNN等复杂AI模型
2025-08-30 20:57:24
国务院重磅AI新政发布,未来10年最大机会在哪里?
2025-08-27 09:02:06
清北浙领跑两院新院士候选!最年轻被提名人39岁
2025-08-22 14:46:27
科创芯片迎强劲财报季:Q2营收环比集体爆发 产业旺季来临这些方向有望受益
2025-08-27 18:08:32
国务院: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
2025-08-26 17:57:55
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2025-09-05 10:23:48
491 文章
18090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9-07 09:43:44
-
2025-09-07 09:43:21
-
2025-09-07 06: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