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消费电子中的崛起明显,推动了手机、电脑市场复苏,连学习机、音箱等传统产品也因AI功能增强而热销。然而,一些新兴公司正尝试通过AI打造全新的核心硬件,如AI pin和字节跳动的可穿戴设备项目,挑战现有市场格局。
AI硬件分为两类:一是「AI+硬件」,如百度和天猫精灵的家庭和教育场景应用,微软的AI辅助设备,旨在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市场份额;二是「AI原生硬件」,如Rabbit R1和AI pin,目标是提供全新交互体验,挑战手机的地位。然而,这类产品的商业化之路面临手机生态的既有利益冲突和市场接受度的考验。
尽管VR和耳机被认为是潜在的可穿戴设备未来,但重量、舒适性和性能平衡仍是关键挑战。AI硬件的普及还受限于消费者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例如苹果的VR设备虽然早有研发,但仍难以在市场上取得突破。
尽管市场对AI硬件的未来充满期待,但「硅基研究室」认为,AI硬件的未来更多是大厂的机会,而非普通创业者,因为技术成熟度、硬件壁垒和市场接受度等因素限制了初创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只有大厂能在AI硬件领域稳健前行,而华强北的反应冷淡也暗示这并非大众进入的好时机。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029.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AI硬件出海,一条充满荆棘的光明之路
2024-08-31 16:41:10
消费电子迎来“换新季” 产业链上市公司抢抓AI应用商机
2024-07-15 07:23:28
国泰君安:三季度为消费电子旺季 看好存储和SoC等景气度向上
2024-07-16 09:03:13
492 文章
7221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13:03:48
-
2025-07-20 12:02:31
-
2025-07-20 1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