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7日,谷歌旗下Isomorphic Labs即将启动由AI设计的新药人体试验,用于癌症治疗。该机构依托DeepMind的AlphaFold技术,可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并模拟分子相互作用,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Isomorphic Labs成立于2021年,已与诺华、礼来等制药巨头达成合作,并于2025年4月完成6亿美元首轮融资。其目标是通过整合AI专家和制药行业资深人士,打造“世界级药物设计引擎”,以更快、更低成本开发新药。Isomorphic聚焦癌症、免疫等领域,同时推进自有项目和外部合作。公司总裁Colin Murdoch表示,新技术有望显著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未来或能实现一键生成药物设计方案。
原文链接
7月7日,Isomorphic Labs总裁Colin Murdoch透露,由谷歌DeepMind分拆的Isomorphic Labs即将进行AI设计药物的首次人体试验,该药物用于抗癌。公司利用AlphaFold技术预测蛋白质结构,并与诺华、礼来等制药巨头合作开发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候选药物。AI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目前全球AI制药合作快速升温。例如,晶泰科技、阿斯利康等企业近期也展开多项基于AI的药物研发合作。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至少有14家AI公司获得跨国药企融资或合作支持,行业正从早期发现迈向深度融合阶段。
原文链接
2025年2月,Isomorphic Labs获6亿美元融资,由Thrive Capital领投,资金将用于开发下一代AI药物设计引擎。公司依托AlphaFold技术,与诺华、礼来等药企合作,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其AI引擎可高效筛选分子,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并覆盖肿瘤学、免疫学等领域。此前,2024年发布的AlphaFold 3实现跨分子类型预测,精度大幅提升,为药物设计提供关键支撑。Isomorphic Labs致力于通过AI变革药物研发,推动生物医学领域发展,成为AI制药领域的前沿力量。
原文链接
AI制药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顶级公司获高额融资,另一方面不少初创企业面临困境。药企更关注AI设计分子的效果而非来源,投资人也更看重实际成果。尽管如此,大模型浪潮下AI制药融资有所回暖,但中国公司融资额仅占全球8%。
头部企业如DeepMind、谷歌正加速布局,但国内AI制药企业多依赖开源工具,缺乏独特优势。成功案例如英矽智能,其AI驱动的药物已进入临床III期,但行业普遍仍处于“有平台但数据链条未打通”的阶段。
面对融资压力,企业需证明AI的实际价值,从单纯提供平台转向自研管线。同时,跨赛道变现成为趋势,如英矽智能拓展至新材料等领域。晶泰科技的成功上市也为行业提供了参考,但持续盈利仍是挑战。未来,AI制药需要更清晰的战略和更强的技术支撑,才能走出“死亡谷”。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6月4日报道,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研发的Rentosertib(ISM001-055)二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医学》,成为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该药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由Pharma.AI平台驱动研发。GENESIS-IPF研究显示,Rentosertib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60mg剂量组FV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探索性分析支持其抗纤维化与抗炎作用。研究在中国22个中心完成,71例患者参与。英矽智能正与监管机构沟通,推动更大规模试验。相比传统研发,AI大幅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AI制药正加速落地,建议关注持续投入AI研发的制药公司如恒瑞医药、信立泰、药明康德等。
原文链接
5月22日,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CEO Alex Zhavoronkov表示,中美贸易战已影响生物技术领域,基本生命权利受到冲击。他担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称若无中国、印度等国协助,人类可能更早死亡。英矽智能总部位于香港,其AI药物研发平台已在18个月内成功发现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候选药物。公司自2018年起融资超4亿美元,估值四年增长近16倍。近期,美国商务部对生物技术设备和技术出口实施限制,并加征高额关税,旨在遏制中国生物公司发展。英矽智能计划通过港股IPO募资,用于临床研发、AI模型开发及实验室扩展,目标是推动AI药物商业化。Alex强调,公司正处于最佳状态,首批完全由AI研发的新药有望本世纪末面世。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22日消息,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CEO Alex Zhavoronkov透露,全球首批完全由人工智能设计的药物有望在2030年进入市场。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广泛应用,或将显著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英矽智能作为行业先锋,其成果备受关注,为医药行业的未来带来了全新可能。
原文链接
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第三次赴港上市,估值增至13.305亿美元,较两年前增长48.71%。公司核心业务为AI+Biotech,同时涉足AI+SaaS、AI+CRO等领域。2024年营收8583.4万美元,同比增长67.71%,亏损大幅收窄至1709.6万美元。收入主要依赖license-out模式,如ISM3091授权Exelixis获8000万美元首付款。未来增长仍存不确定性,自研药物ISM001-055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面临仿制药竞争。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募资推进临床试验及AI人才招聘,探索AI在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原文链接
标题:对话百图生科张晓明:未来5-10年,AI制药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正文:
新药研发是极具风险和复杂性的技术领域,平均研发投入约26亿美元,耗时12-15年,成功率不足10%。传统研发依赖经验和反复试验,而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正重塑这一流程,从靶点识别到临床研究均展现巨大潜力。数据显示,全...
原文链接
近日,AI制药领域迎来新突破,Formation Bio通过与OpenAI、赛诺菲合作推出AI工具Muse,优化临床试验患者招募流程。Muse能快速制定研究策略,将传统耗时数月的流程缩短至几分钟,降低招募成本,提高效率。去年11月推出后,赛诺菲计划在多发性硬化症3期临床试验中使用Muse。Formation Bio从2016年成立起,逐步发展为涵盖药物开发全流程的CRO企业,并通过内部开发及收购资产扩展业务。公司近期已完成D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未来,Formation Bio计划构建‘AI研发科学家’,并开发更精准的预测模型,推动制药业智能化升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