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自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记者实测发现,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落实规定,用户可主动声明作品为AI生成,未声明的疑似AI内容会被自动标注提示。腾讯、DeepSeek等技术服务商也在产品中添加了显著标识与水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有346款生成式AI服务备案,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办法》明确,生成内容需添加显式与隐式标识,用于用户甄别与溯源追责,并禁止恶意篡改标识行为。然而,部分原创内容被误判为AI生成,暴露出检测技术的不足,行业需平衡监管与创作激励。
原文链接
标题:详解标识新规:如何给AI内容强制上“户口”
当互联网被AI生成的虚假信息充斥,我们逐渐丧失对真实的判断力。为应对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及配套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法规要求所有AI生成的内容必须添加标识,让人们能一眼分...
原文链接
9月2日,国外社交媒体上疯传由AI生成的比基尼女性街访视频,专家警告这可能助长性别歧视。这些视频以印地语为主,展示男性发表嘲讽或性意味言论,甚至触碰女性,背景群众哄笑。部分视频观看量达数千万,并借此推广成人聊天应用。美国网络安全公司GetReal Security分析发现,视频使用Google的Veo 3 AI工具制作,效果逼真。印度心理学家巴提亚指出,这类内容将对女性的不尊重言论视觉化,是AI参与下性别伤害的表现,进一步渲染了性别歧视问题。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1日,微信公众平台宣布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显式标识通过文字、声音或图形呈现,隐式标识则嵌入文件元数据中,确保用户辨识内容来源,避免混淆。平台将提示可能是AI生成的内容,并要求用户发布时主动声明。该办法由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旨在规范AI内容标识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违规删除或篡改标识的行为被明确禁止。同日起,类似微博、抖音等平台也已实施相关措施。
原文链接
9月1日,DeepSeek发布《关于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宣布平台已对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并提醒用户相关内容由AI生成。用户不得恶意删除或篡改标识,也不得利用AI传播虚假或侵权信息。同时,DeepSeek发布《模型原理与训练方法说明》,帮助用户理解AI技术及合理使用服务。当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由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要求生成内容需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形式。服务提供者还需在文件元数据中嵌入隐式标识,确保内容属性和服务来源可追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伪造或隐匿标识,共同推动AI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微博宣布依据该办法,通过升级技术和功能,对平台内AI生成内容添加隐式和显式标识。用户发布AI生成内容时需在声明栏选择“内容由 AI 生成”,未标记内容可被投诉。显式标识以文字、声音或图形呈现,隐式标识嵌入文件元数据中,涵盖内容属性和服务提供者信息。新规定禁止恶意删除或篡改标识,并要求服务提供者确保规范执行,助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起,多项新规正式施行,影响广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强化防火阻燃、防篡改要求,并新增北斗定位功能,销售过渡期至11月30日。AI生成内容须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同步实施。《住房租赁条例》禁止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并规范押金管理。农村公路建设将提升路网质量,鼓励以工代赈方式。此外,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覆盖公办和部分民办幼儿园;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单笔5万元以上限额贴息。个人养老金新增3种领取情形,包括医疗负担过重等。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应急处置制度。同时,全面启用新版动物诊疗许可证,进一步规范兽医处方及用药行为。
原文链接
8月31日,腾讯元宝团队宣布积极响应《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建立AI生成内容标识管理体系,并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用户在传播元宝生成的内容时,需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网络传播平台检测到用户上传的AI生成内容后,会在发布内容周围添加显著提示,以提升透明度和规范性。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31日,微信珊瑚安全发布新规,要求用户在公众号和视频号中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时需主动声明,以避免传播过程中引发混淆或误认。新规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平台将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并提示用户辨识相关内容。《办法》明确服务主体需履行标识责任,规范内容制作与传播环节,同时禁止恶意删除、篡改或伪造标识,确保信息透明可信。
原文链接
8月31日,微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公告要求用户在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时需主动声明,以避免混淆或误认。平台将优化内容识别能力,对相关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并提示用户辨识。同时,禁止删除、篡改或隐匿平台标识,不得利用AI技术传播虚假或侵权信息。违规行为将视情况处罚。微信呼吁创作者遵守规范,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推动AI技术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