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网最后一批躺赚博主,也被AI挤兑失业了
正文:
在AI制造的虚幻场景中寻求安慰,只是治标不治本。视频播放结束后,现实中的困境依然存在,我们消耗了时间,却未获得真正的休息,反而更加疲惫。然而,“解压”的刚需仍在。面对真实的焦虑,投入虚拟世界似乎成了高性价比的选择,“反正工作已经一团糟,不如看条短视频放松一下”。
“十一”假期后,比起调休上班,更令人伤感的是2025年的公共假期已全部结束。学生们陆续开学,打工人也迎来Q4考核,各行各业都感受到微妙的压力——不是惊天动地的创伤,而是由琐碎、持续的无力感汇聚而成:工作中的Deadline、社交媒体的信息轰炸、人际关系的摩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了逃离这种压力,人们主动或被动遁入虚拟世界。早年间流行的ASMR解压视频,如今在AI加持下进化到魔幻程度,比如切割玻璃、钻石,甚至将星球融化成果酱涂抹面包的超现实场景。这类视频通过极端不真实的内容触发大脑的奇异爽感,带来一种诡异的治愈效果。
此外,也有舒缓主题的AI解压视频,如结合MBTI或星座的心理测试类内容,生成云朵、羽毛、黄金房间供观众对号入座。身在异国读书的晓兰则沉迷于AI白噪音视频,背景多为1980年代老小区、暴风雪中的木屋等。她坦言:“虽然假了点,但虚假有时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
ASMR视频的底层逻辑是提供秩序感与安全感。传统ASMR源于YouTube,通过立体声录制翻书、画笔涂抹等声音触发舒适感。而如今,AI生成的切割视频将“脱离现实”推向新高度,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幻境,满足人们对绝对安全角落的想象。
这些视频剔除了现实的不确定性,迎合了人们对掌控感的渴望。当个体感到生活失控时,观看井然有序的视频成为摆脱失控感的方式。与此同时,AI技术降低了制作门槛,创作者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生成内容,形成高效的价值链。
然而,这种极致的“爽感”是否等于真正意义上的解压?首先,版权问题复杂;其次,感官被持续刺激后,快乐阈值提高,日常生活的乐趣可能下降。归根结底,在虚幻中寻求安慰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视频结束后,待写的报告和矛盾依然存在,我们消耗了时间,却未获得真正的休息。
或许,我们沉迷解压视频,是因为在AI的bug中找到一丝慰藉:至少,“糟糕”的我们,距离被取代的日子似乎还很遥远。
.png)

-
2025-10-16 01:43:34
-
2025-10-16 00:43:21
-
2025-10-16 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