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18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协成环球团队董事总经理Stan Delaney在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未来投资机会将集中于借助AI开拓新兴业务的企业。他指出,尽管当前市场关注通用大模型和大语言模型,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技术等,拥有更大发展潜力。这些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催生全新机遇,将成为下一轮投资热点。(财联社、上证报)
原文链接
10月4日,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在过去半年持续上涨,尤其最近一个月涨价消息密集。韩国三星电子、美国闪迪等厂商通知客户调价,现货市场价格快速攀升。资本市场反应强烈,美光股价近一个月涨约60%,铠侠与闪迪涨幅超100%。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受人工智能热潮推动,存储芯片行业将迎来‘超级周期’,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央视财经)
原文链接
财联社9月11日电,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超九成与其交流的投资者表示愿增加中国市场敞口,这一比例为2021年初以来首见。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领先全球,叠加政策稳定经济及资本市场信号积极,推动投资兴趣升温。流动性改善与多元化配置需求也助力此趋势。投资者关注点已从互联网和ADR板块扩展至港股与A股,重点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量化与宏观基金更倾向通过A股ETF和股指期货参与市场,但交易偏好仍以ADR为主,其次为港股和A股。
原文链接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下半年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推动其广泛应用。报告指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正逐步扩大,未来与美国等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预计将有3.023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远超美国的7770万个。下游应用和实际场景数据的积累被认为是技术突破的关键。近期,优必选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企业已斩获大额订单,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北京市此前发布的产业规划显示,政府高度重视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目标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价值将在2050年超5万亿美元,主要用于工业和商业用途,家用占比仅约10%,高昂成本仍是主要限制因素。
原文链接
7月14日,摩根士丹利将大中华地区半导体行业的评级从“与大盘一致”上调至“有吸引力”。该机构指出,随着关税、外汇等宏观因素逐渐被市场消化,AI需求持续强劲,为行业带来增长动力。同时,大中华区半导体行业的估值有望逐步追赶美国同行,显示出投资潜力。这一调整反映了市场对区域内半导体行业的信心回升,突显了AI技术发展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原文链接
财联社5月19日消息,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中,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沈黎指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出预期,提振了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超80%的投资者计划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投资。沈黎强调,当前中国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海外投资者尤为关注科技、人工智能、新消费及高端制造领域企业的增长潜力,并正加大相关布局。
原文链接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AI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AI生产力逐步落地,受益领域将持续扩大。研究显示,每10年会出现新的计算周期,上一周期传统软件的CPU算力达1万亿美元,而AI应用的GPU算力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目前AI资本支出已是云计算同期的10倍,且仅5%的渗透率表明未来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相关股票如半导体、电力、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设备等将继续创造价值。《科创板日报》8日讯。
原文链接
财联社3月6日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显现,使中国资产潜力巨大。该机构中国股票策略师表示,现在是建议全球投资人增加对中国股票资产配置的最佳时机。(央视财经)
原文链接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报告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名单中,35家中国企业上榜,占比超三成。报告将公司分为“大脑”、“身体”和“集成商”三大类,详细解析了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中国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上遥遥领先,过去5年申请数为5688项。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人民币,销量150万台。
原文链接
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CPO(光电共封装技术)作为AI时代大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预计2023-2030年将以172%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2030年市场规模达93亿美元。乐观情况下,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10%,市场规模超230亿美元。产业链方面,FOCI锁定首阶段FAU供应商地位,AllRing将提供关键光耦合设备,日月光有望成为Rubin CPO系统级封装核心伙伴。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硅光子技术还需数年才能成熟。英伟达计划在GTC大会展示CPO原型,但量产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