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5日,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现场签约7个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58.17亿元。项目涵盖高端智造和新质生产力领域,包括上海拓殷电子的高端精密电机智造研发项目及链炘信息科技的边缘智算节点项目等。此次签约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结合上海创新资源与柳州发展需求,为柳州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
7月11日,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提升智能化水平,编制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同时,深入推动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依托智能工厂建设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及系统集成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升级。
原文链接
6月18日,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该机器人由柳州优必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是广西制造的首款可量产工业人形机器人。首批20台Walker S1将被送往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用于车间实训并参与车辆制造,实现“柳产机器人造柳产车”。柳州市正通过多项政策推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相关产业高地。
原文链接
标题:人形机器人:大国科技竞争的新战场
春晚舞台上跳秧歌的宇树机器人,如今已被深圳众擎机器人丝滑的舞蹈动作超越。众擎机器人不仅能完美演绎斧头帮舞蹈,其学习方式也令人惊叹——通过观察模仿,而非传统编程指令。这种“端到端”学习模式展示了强大的通用性潜力,无论是跳舞还是装配工作,都可能轻松胜任。
...
原文链接
3月20日,深圳上市公司协会成立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委会,工业富联、汇川技术和云天励飞担任轮值主任委员,深上协、资本市场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执行委员。这是深上协产业专委会中覆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专委会,旨在利用深圳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双重优势,搭建技术分享、攻关协作、专家交流及人才培养平台,推动资源互通共享,构建‘政产学研投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加速AI赋能各行业,支持创新创业,助力深圳新质生产力发展。
原文链接
3月13日,人工智能与可控云计算产业生态大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市经信局二级巡视员杨晓勇表示,杭州将通过强化算力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升级。重点将在智能制造、智能驾驶、金融服务、具身智能、生物医药及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化算力融合应用,同时利用杭州市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提升高质量算力供给,并打造典型案例。
原文链接
标题:年入超35亿的“隐形冠军”:圣奥科技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圣奥科技作为办公家具行业的“隐形冠军”,年营收超35亿元,服务近200家世界500强客户。公司从2018年启动首个数字化五年战略,自研数据中台,到2021年打造全球智能工厂网络,实现最快24小时交付,再到2023年用低代码+AI双引擎重构所...
原文链接
2月19日,工信部与日本经济界访华代表团在京举行交流会。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日本经团联会长十仓雅和、日中经济协会会长进藤孝生出席。双方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制造、数字基础设施等议题交换意见。熊继军强调,中国正推进新型工业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日企带来机遇。双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愿与日方共同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机遇,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原文链接
人形机器人厂商正加速研发测试,争取量产。POC是量产前关键步骤,需18~24个月周期。国产厂商不落后,优必选、Figure等已进入多家车企工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2026年增至5万~10万台。中美两国布局AI重心不同,中国侧重工业。人形机器人缓解制造业人力短缺,2025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缺口达3000万。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56起,总金额50.95亿,略低于2023年。政策和资本助力下,交付进度加快,优必选、乐聚等厂商已实现百台交付。中美在算法上差距不大,中国在数据收集和应用场景上有优势。
原文链接
苏州于1月3日召开会议,提出2025年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目标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到2026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其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计划推进AI+制造业,引育工业垂类大模型超100个,实现智算规模达10000PFLOPS。会议还强调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强化公共算力平台调度功能,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