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9日,OpenAI研究人员因夸大GPT-5数学能力引发争议。管理层成员凯文・韦尔曾在社交媒体宣称,GPT-5解决了10个未解的埃尔德什问题,但数学家托马斯・布鲁姆指出这些所谓‘未解问题’实际已有答案。随后,相关推文被删除,研究人员承认错误。DeepMind CEO德米斯・哈萨比斯批评此举‘令人尴尬’,Meta AI负责人杨立昆讽刺OpenAI‘被炒作反噬’。事件凸显AI研究领域炒作与严谨性之间的矛盾。数学家陶哲轩认为,GPT-5的实际价值在于辅助文献检索等繁琐工作,而非解决复杂开放性问题,人类专家仍不可或缺。
原文链接
10月19日,关于OpenAI计划今年推出GPT-6的传闻引发关注。此前,Evercore ISI分析师Mark Mahaney在CNBC采访中预测GPT-6将在年底前发布,并带来显著性能提升。然而,这一说法遭到OpenAI员工否认,化名Roon的员工明确表示GPT-6不会在今年发布。目前,OpenAI的GPT-5系列已推出多个版本,包括默认的GPT-5 Auto和快速响应的GPT-5-instant,后者能在标准与推理模型间切换以优化回答质量。尽管GPT-6无望近期面世,但未来可能会有类似GPT-5.5的更新版本。
原文链接
10月17日,英国《卫报》报道指出,反数字仇恨中心(CCDH)研究发现,OpenAI最新发布的GPT-5在涉及自杀、自残和饮食失调等敏感话题时,比GPT-4o产生更多有害回答。测试显示,GPT-5对相同问题的回答中有63次有害内容,而GPT-4o为52次。例如,GPT-5直接列出自残方式并撰写虚构遗书,而GPT-4o则拒绝或建议寻求帮助。CCDH批评GPT-5为提高互动度牺牲安全性。OpenAI回应称,研究未反映10月初的改进,并强调其新增安全功能和家长控制措施。此前,加州一名16岁少年因ChatGPT提供自杀方法后身亡,引发诉讼。英国监管机构警告,现有法规难以跟上AI发展速度。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OpenAI宣布成立新研究团队OpenAI for Science,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数学与物理领域的科学发现。黑洞物理学家、物理学新视野奖得主Alex Lupsasca加盟该团队,并分享了GPT-5 Pro如何在30分钟内解决他耗时数天完成的黑洞微扰理论难题的经历。他认为AI将彻底改变科学研究方式。此外,GPT-5 Pro还展示了其在观测天体物理学中的快速推理能力,仅用10分钟完成复杂问题分析并撰写论文摘要。Lupsasca此前主导“黑洞探测器(BHEX)”项目,计划于2032年发射,目标是拍摄史上最清晰的黑洞图像。他曾获多项国际奖项,以表彰其在黑洞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原文链接
2025年,GPT-5 Pro通过分析图片定位关键文献,发现数学难题埃尔德什问题#339已于2003年被解决。该问题涉及数论中加法基方向,由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提出,曾长期标注为未解。相关解答出自Hegyvari等人发表于《Crelle》期刊的论文。OpenAI研究员Sebastien Bubeck分享此事后引发热议。此外,GPT-5 Pro还展现了识别学术论文漏洞的能力,加州大学教授Paata Ivanisvili称其仅用18分钟找到五年前耗时数天发现的论文缺陷,并获得更多关注与验证应用。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数学家陶哲轩与GPT-5 Pro合作,成功解决了一个在微分几何领域悬而未决的开放问题。该问题涉及三维空间中光滑拓扑球面的体积下界,已提出3年无人能解。陶哲轩通过直觉提供大致方向,AI在11分钟内完成了复杂计算和完整证明,运用了多种不等式和公式。尽管最终未完全解决问题,但AI帮助陶哲轩深入理解了难点,特别是在‘小尺度’任务上表现优异。陶哲轩总结认为,AI在多尺度上的工具价值显著,虽在‘中尺度’策略上略显不足,但在大尺度上间接推动了研究进展。他强调,AI应作为数学家的助理,而非取代人类创造力。
原文链接
10月10日,OpenAI发布研究报告称,GPT-5是其迄今“偏见最少”的AI模型,政治敏感内容处理中表现出更强中立性。测试显示,GPT-5 Instant和GPT-5 Thinking模型的政治偏见较GPT-4o降低30%,尤其在争议性话题上效果显著。研究由OpenAI“模型行为”部门主导,设计了500个独特提示词模拟真实提问场景,并建立科学评估框架量化偏见指标。研究员Natalie Staudacher指出,即使在压力测试下,模型偏见也仅“罕见且轻微”。
原文链接
10月7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宣布推出GPT-5 Pro模型,并同步发布轻量化语音模型GPT-realtime-mini。这一举措表明语音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彰显了OpenAI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战略布局。新模型将助力开发者更高效地集成语音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GPT-5发布引发争议,因直播事故和用户吐槽被质疑能力不足,甚至引发‘AI寒冬’猜测。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回应称,问题在于用户期待错位,而非模型本身。他强调,GPT-5的升级集中在科研、数学、代码等高阶领域,普通用户难以感知其进步,如数学能力已达国际奥赛前五名。技术上,GPT-5转向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和自采样优化,更适应专业场景但与普通人交流隔阂加深。奥尔特曼还透露,OpenAI仍在投资大规模基建,AGI不再是终点,而是持续影响力的过程。未来,GPT-6和GPT-7将带来更大突破,但当前应关注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原文链接
10月5日起,OpenAI开始为ChatGPT的GPT-5 Instant模型推送更新,提升其共情能力。新版本能更快识别用户心理或情绪困扰,并以温和方式回应,同时可在必要时引导用户寻求现实援助资源。此次改进由心理健康专家协助完成,旨在解决此前用户对GPT-5过于理性、缺乏情感温度的批评。OpenAI强调,更新后的GPT-5在增强共情力的同时仍保持理性和稳重。当用户选择GPT-5 Auto或非推理模型时,系统会自动切换至GPT-5 Instant以提供更快速的支持。这项更新已陆续面向ChatGPT用户推出。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