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3年,AI创业热潮涌现,许多年轻人以AI原生思维定义下一代技术与商业。虎嗅科技组发起《最有潜力的30岁以下AI领军者·Top20》榜单,聚焦1995年及以后出生、具备源头创新能力的创业者或大厂AI首席科学家。评选将围绕技术、产品、商业、融资和市场等维度展开,由行业专家、投资人共同评审。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10月20日,榜单将于11月3日-20日公布。合作机构包括云启资本、真格基金等,期待更多年轻航海家手持新地图探索未来。
原文链接
8月26日,首届AI国际人才峰会在香港成功举办,由港投公司与智源研究院联合主办。PPIO联合创始人兼CEO姚欣出席并发表演讲,提出AI创业者需具备“PDA”思维:问题原生、数据飞轮和智能体执行。他强调行业痛点驱动创新,高质量数据构建护城河,智能体技术助力高效落地。会上,姚欣介绍PPIO于7月发布的国内首个Agentic AI基础设施平台,解决智能体“能思考难执行”痛点,并通过沙箱等核心组件提升效率与安全性。依托港投支持,PPIO将香港定位为国际总部,赋能全球AI创业者。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7月,香港开发者在PPIO平台的Tokens消耗量增长近10倍,高校开发者成主力。姚欣鼓励青年把握AI机遇,推动技术落地。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麻省理工的两位00后华裔女生Jessica Wu与Neil Deshmukh创立的AI初创公司Sola Solutions完成1.5亿元融资。此轮融资包括由a16z领投的1750万美元A轮及Conviction领投的350万美元种子轮,总计2100万美元。Sola专注于用AI智能体自动化处理复杂任务,解决传统RPA痛点,客户覆盖物流、法律等领域。两位创始人因繁琐文件整合问题萌生创业念头,随后辍学创办公司。创投圈正迎来00后时代,类似Cursor、Axiom等00后主导的AI企业也崭露头角,吸引巨额投资。女性创业者和投资人同样在这一波浪潮中表现亮眼,如Conviction创始人Sarah Guo与a16z合伙人Kimberly Tan。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 AI正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约10亿美元,估值将达100亿美元(约合700亿人民币)。公司由三位90后创始人于2023年创立,成立仅一个月便凭7页PPT融资1.13亿美元,刷新欧洲种子轮融资纪录。其开源模型Mistral 7B表现出色,获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赞。背后投资方包括光速创投、a16z、微软、英伟达等顶级机构。与此同时,全球AI赛道涌现出一批90后创业者,如Perplexity、Genesis AI等公司也迅速崛起,展现了年轻一代在AI领域的巨大潜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00后创业者谢政(Vincent)凭借社交名片项目「Bonjour」在黑客松活动中获得关注,拿下10万赞助及215万元投资。他从职高自学编程起步,经历创业低谷,最终实现产品用户数突破1万。同为00后的田逸豪转型AI领域,推出网红营销智能体,获超千户商家需求等位。仲泰创立「特工宇宙」,专注Agent开发,虽焦虑内容产出但持续创新。Kay放弃Dora AI职位,创立Head AI,重构达人营销行业,服务几万客户。孙东来因黑客松活动启发,创立梦境社交APP「Dreamoo」,试用反响热烈。这些年轻人以敢想敢做的精神,在AI、社交等领域崭露头角,展现新生代创业力量。
原文链接
7月26日,OpenAI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表示,训练新AI模型是‘快速烧掉百万美元’的方式。他建议AI创业者专注服务与应用场景,而非开发全新前沿模型,因其需要巨额资本且易导致行业整合。Taylor指出高昂成本已阻碍独立数据中心市场形成,并推荐创业者与AI巨头合作。他还提到通过出售API tokens,开发者可将OpenAI技术集成到自身应用中。他认为AI工具市场类似‘淘金热中的铁锹’,但需警惕小问题未来或被基础模型取代。Taylor强调从零构建模型几乎等于‘烧钱’,自建模型会快速贬值,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建议租赁或使用开源模型。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硅谷AI领域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谷歌以24亿美元截胡OpenAI,拿下Windsurf技术授权并吸纳其创始人团队,令OpenAI数月谈判告吹。然而,华人创业者Scott Wu创办的Cognition迅速出手,于上周五开始谈判并于周一完成对“剩余”Windsurf的收购,获得其知识产权及产品线。与此同时,Meta以140亿美元战略投资Scale AI,其华裔创始人Alexandr Wang加入Meta领导新实验室。但Scale AI的大客户因担忧数据泄露转向其竞争对手Surge AI,后者由低调华人Edwin Chen创立,去年收入超10亿美元且零融资。Scott Wu、Edwin Chen等华人创业者展现了在巨头夹击下的魄力与策略,成为硅谷AI竞赛中的亮点。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新加坡成为全球AI创业者的重要节点,吸引大量华人创业者。近日,Google新加坡办公室举办的AI沙龙因报名者过多而增设分会场,显示出新加坡AI领域的热度。数据显示,新加坡AI应用下载占比1.6%,位居全球前十,且是生成式AI应用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至2023年间,新加坡AI投资达70亿新元,占GDP的1.5%。2024年东南亚AI融资中,新加坡占比超60%,红杉等机构纷纷押注。创业者看重新加坡对东南亚6.8亿人口市场的辐射作用,以及其中立地位和国际化优势。然而,AI创业仍面临挑战,包括本地化销售能力不足及商业化场景同质化等问题。Notellect.ai等初创企业通过深挖本地需求取得突破。业内人士认为,新加坡为全球AI创新提供了关键支点。
原文链接
2023年,加州圣何塞三位00后辍学生创立AI招聘公司Mercor,通过AI面试官和智能匹配技术解决全球人才错配问题。短短两年内,Mercor估值达20亿美元,年收入突破1亿美元,月增长率超50%。公司从零起步,获得包括Felicis Ventures、Benchmark等顶级机构的投资,Peter Thiel、Jack Dorsey等名人也参与其中。Mercor的AI平台覆盖招聘全流程,实现“当天找人当天上岗”,客户包括OpenAI等顶尖AI公司。创始人认为,AI将重塑就业市场,而Mercor正站在AI与未来工作的交汇点上,成为行业颠覆者。尽管面临巨头竞争等挑战,其先发优势和创新模式仍备受资本市场看好。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8日,90后辍学生创立的AI设计公司Krea在16个月内实现年收入从40万美元增至800万美元,用户超2000万,成为硅谷YC加速器‘ARR增速最快’项目之一,并入选A16Z GenAI 100榜单。Krea通过整合50个开源AI模型,提供低门槛、实时生图功能,延时仅40毫秒,吸引设计师等专业用户。其平台战略、社区生态及创作者分成机制强化用户粘性,企业客户贡献45%收入。自2022年成立以来,Krea完成多轮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PS值为62.5倍。尽管竞争激烈,Krea以‘模型超市’定位与Midjourney等形成差异化,但未来需应对新进入者和模型收敛的挑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